沟通很简单,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很温和温暖的话语;信任很容易,不要功利,不要势利,关键时刻付出你的真心;遗忘很轻松,珍惜所有,坦然大度,让时光带走伤害和悲哀;满足很快捷,不要矫情,不要激情,比上不足却能比下有余;温馨很持久,有人可信,有家可回,淡淡的忧伤里关怀永驻;
记得给别人温暖的眼神,关怀的语言,信任的鼓励。当你在一大群人中忽然沉默,当你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黯然神伤,当你看到菊花黄落叶飘心有所悟,当清明的薄雾一遍又一遍打湿了你的衣襟。因为我们会悲伤所以我们需要彼此的关怀,因为我们会情绪低沉所以我们需要彼此的鼓励。
有些人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等有机会了,你却没有见面的渴望了,正所谓相见不如不见,相见不如怀念。曾经有一位工作上的长辈告诉我,他最不喜欢同学聚会,“当年那些青葱般水嫩的女同学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受不了,受不了”。老先生的可爱在于率真,我开玩笑说给您一面镜子,看看自己还有多俊朗,他说“我知道,我知道,所以不要互相打击,留点美好在心中”。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每当我的同窗或者好友熟人离世,我都看作解脱,他们看不到我们的老态龙钟满头白发,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们也永远是青年和中年。有些事一直没有机会做,等有机会了,你却发现已经兴味索然了,不想再做了。
人生苦短,该见面时就见面,该做的事情就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就像泰戈尔所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月亮了,错过花满枝桠的昨天,也会错过今朝。
至于老先生心态大可不必,乐见人生渐进和改变,何尝不是人生智慧。当然见与不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花未全开月未园,留有余地的境界可能是最美的。只是美学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
都说无知的人很可怜,其实也未必。童年的无知是“赤子之心”,自然天成的袒露,哪怕行为邪恶也被整个世界称为“可爱”。你看那孩童争争抢抢中父母的默许,爷爷奶奶的欢颜,就是赤子之心的诠释。因此荀况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于是人类就有了熊孩子。
少年的无知是缺乏教化,缺乏家庭教养的少年,缺乏学校教育的少年,被冠于“子不教父之过”的恶名被世人耻笑,带来的是自我的伤痛,家庭的伤痛,社会的伤痛。
青年的无知是冥顽不化,无知无畏没有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约束,容易铤而走险,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世人视之为可怕。
中年的无知是心智不全,对外发挥能力创造价值受无知阻碍,对内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照顾家人受无知困扰。人到中年万事休,悲哀都从无知来。
老年的无知是可怜可悲,一辈子都混混沌沌,始终活不出明明白白。因此活到老学到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成长,都需要继续社会化,生命面前,生活面前,没有专家只有学生。
人生的快乐必然来自心灵和教养:人的自信来自内心的淡定和坦然,自信的人必然是快乐的人。如果你明白理性与平和待人,就算别人机关算尽费尽心思,你一样有我行我素自由的快乐,只是你有没有这种底气和坦然。
一个内心丰富和强大的人,必然是看轻了身外之物的名利得失的人,名利之心太重的人,就是一天到晚患得患失的人,在他们的脸上你任何时候都看不到粲然的笑脸,甚至笑脸的后面还有一张谋权谋名谋利的功利之脸,他们不会有开阔的心胸和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与一位刚刚走向领导岗位的高校朋友交流,他说另一个同事比他年轻多了就已经是领导岗位,我告诉他我的感觉:另一个人是以当上领导为终极目标的,副院长、院长、副校长、校长……长路漫漫欲望难填,当然不一样。你认为他很成功,在他看来则未必,他还有许许多多的目标要实现呢,他成功但未必快乐。
人的一生必定有缺憾不如意,你无力改变事实,却可以改变看问题的态度。用理性平和来对待缺憾和苦难,才能拥有淡定和坦然。快乐人生是不断丰富自己心灵的人生,快乐人生是淡然坦然的人生。但是人生最快乐的,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做出选择和拒绝,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