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教学模式,真是浪费了古人最精粹的东西,大大增加了孩子们对古人智慧的不屑。还记得我以前上初中的时候,除非必要,绝不通篇背下。即使是背下来,也多半是机械式,根本没有领悟古人文字之美。最近在看《华杉讲透论语》,就明显能感悟先人的智慧,真觉得以前念的语文,简直就是在糟蹋自己对美的感悟和对智慧的追求。
不过没关系,古人的智慧从现在开始可以重新好好学学。
最近看了《论语》中关于君子的三个特征描写,很有启发。哪三个呢?
第一,君子不器。
所谓的器,就是一件器皿。延伸的意思我觉得有三个。首先,一个器只有一种用途,不可相互通用,酒杯用来倒酒,水杯用来盛水。所以,不器的第一层意思,应该也是孔子最根本的一个意思是,君子不能只专精于一种才能,而要有多种才能。我们都知道,孔子崇尚六艺,讲究人才技能的多样性。所以,君子不器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多学多实践。
其次,器是一种无形的禁锢。我们的思想不能禁锢于一个小小的杯子之中。不要让器具限制了我们开阔的思路。所以,君子不器的第二个要求是让我们不要自我设限。
还有,器也是一种无形的躯壳。再“器”的包裹之下,我们会变得狭隘和自我。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器就是要求我们有无远弗届的度量。所以,君子不器的第三个要求是包容心。
君子第二个特点,孔子说的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是君子的处事原则。
随意发表言论的代价是极低的,而真正行动的代价却有可能非常高。我经常说的,在网络上大肆宣扬要打小日本的,真叫他上战场,估计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所以,孔子这君子第二个特点就是行先延后,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靠谱,真实,不浮夸!
第三条,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是普遍的意思,这里应该是指一视同仁。“比”,是偏党,勾结的意思。这个也很好理解,君子待人处事有自己的普遍适用的原则,绝不会跟小人一样为了利益权势等歪曲自己的价值观。这一条,就是要求君子坦荡荡,不要心有偏私。
以后会陆续发文关于《论语》学习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