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并不能理解,直到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
阅读经历非常痛苦。这不是一本励志书,不是描述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女孩,勤奋努力的求学之路。书中充满无奈、绝望、和怒其不争的焦躁感。
塔拉,这个女孩成长的必经之路,就好像凤凰的涅槃,是经过漫长的烈火的灼烧、在痛苦中不断挣扎,才换来最后一刻的新生。
在新生之前,女孩塔拉的世界被父亲这个角色所充满,他是上帝的神使,强大专制、说一不二;而塔拉则不被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她卑微到尘埃里,觉得自己肮脏龌龊,臭气熏天。
寻找自我,这样一种在我们看来,与生俱来的本能,塔拉却需要背叛父亲、背叛家庭、背叛自己近二十年的人生,才能重新从一无所有开始,慢慢寻找和获得。真想化身为17岁的塔拉,替她像勇士一样,站在父亲面前,勇敢地为自己辩护。
身为女性是一种羞耻吗
书中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父亲在和母亲争吵后的早晨,本打算自己做早饭,看到塔拉下楼,他立刻放下面粉,随意地说到:“你是女人,对吧。喏,厨房是你的了。”
语气中的理所应当,是如此的刺耳,充斥着大男子主义和对女性的蔑视和贬低,毫不在乎这句话是否会刺伤一个女儿的心。
二是塔拉的二哥肖恩,这个曾在父亲面前坚定维护过妹妹的哥哥,只因为妹妹和某个男生多说了几句话,就几乎拧断她的胳膊,将她的头按进脏污的马桶里,还大声辱骂她是妓女。
得到过后的失去更加痛苦,肖恩让塔拉屈服于对自我的贬低,也让她失去了一位本以为是自己保护伞的卫士。
穿色彩鲜艳的漂亮裙子、在学校自由地和同龄男生聊天、在家里和哥哥一样有话语权、甚至是和他们争风吃醋,这些在普通人眼里,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情,却是塔拉从未得到的珍贵权利。
塔拉,身为女性,并不羞耻,你同样可以是快乐且自由的,你和男性拥有同样的话语权,甚至比起一些无知的人类,经历过种种的你,更充满智慧。
如果离开有罪,你我皆是罪人
从杨百翰大学到剑桥哈佛这样的高等学府,塔拉不断汲取养分,她希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成为更优秀的人,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像那座伟岸屹立的巴克峰一样,充满包容性,随时欢迎着自己的回归。
而父母,却将她的认知觉醒视为一种背叛,在亲人之间奔走相告,逼他们站队,让塔拉被迫体会众叛亲离的滋味。
但是,在思想冲突的家庭环境中,离开是一种对双方都好的解脱。
塔拉的父亲不也是背离了相信政府和教育的爷爷奶奶,自己创造了专制的家庭吗?塔拉的母亲不也是背离了家境优渥和体面的外公外婆,选择了朴实不讲究的父亲吗?
如果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父母又有什么资格苛责塔拉呢?在亲情这一块,你我都选择了背离,你我皆是罪人。
从此,我眼中不再只有你
塔拉的前半生都是活在父亲的思想和信仰中,从原生家庭中剥离太过痛苦,那是要剥离构成自身的骨血,只留下可以思考的灵魂。所以塔拉一直在家庭和外面的广阔世界之间犹疑徘徊。
在学校,她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正常人,穿青年女性的着装,和同学朋友们聊天社交,探索着科学、文学和哲学;在家中,她又变成了那个卑微、顺从的小女孩,附和着公立学校和医疗机构的邪恶,帮父母打杂,在废料场做着超出自己体力的工作。
人活着就会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做不到一味的顺从。于是,在自我和参杂着强烈控制欲的亲情间,塔拉必须做出选择,是她的父母,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帮她做下这个抉择。
我不知道,一个人究竟怎样,才算是找到真正的自我,但是塔拉似乎做到了。
被家庭放逐后,她从一开始自责到精神崩溃、放弃自我;到花了近两年时间,去罗列父亲的所有缺点,只为减少一点点内心深处的负罪感;到最后,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不再为父亲考虑,而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做决定。
书中有句话说得很深刻:“你可以每天都在思念一个人,却仍庆幸他们不再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从此,塔拉的眼中不再只有父亲的思想,她的眼里是科学、文学和哲学,是广阔的大千世界,是无垠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