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想工作,却痛恨孩子的不想上学;
自己玩手机到深夜,却痛斥孩子长时间玩手机;
自己颓唐消极,却要求孩子乐观向上。
很多时候,父母把自己的无力感投向了能量较弱的孩子,同时也把因无力而导致的愤怒和期待投向了孩子:我做不到的,你必须做到。
无力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很深的掌控欲:希望一切都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我要搞定、平衡所有的关系和事情。
越是掌控欲强烈的人,体会到的无力感往往越深。我也曾经深陷其中,辞职后把所有工作重心都转向孩子,让孩子倍感压力。当孩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时,就更无力。
无论是谁,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都曾体会到某种无力感。无力感的背后是什么呢?其实是匮乏。
被亲子关系困惑的家庭不占少数,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更是磨练我们的时候。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再收家长的掌控。可是有些家长却需要靠孩子的优秀来满足自己价值感,证明自己是个成功的家长。这不正是体现了我们内在的缺失吗?我们对孩子的不满不恰恰照见了我们内在的无力和匮乏,不然怎么会对孩子有那么多要求呢?
如果我们自己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对自己不满意就会迫切需要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孩子。归根结底,都是自己的问题。这正是阳明先生本自“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故有之,佛思而已”我们的一切不是外界赋予我们的,而是我们故有的,本自具足啊,又何必靠向外求得到呢?
“学问之道其它,求其放心而已,”把放在外面的那颗心找回来,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吾自具足的心回来了,一切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这些让我深深的思考,我对孩子的不满足,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来自哪里?
如果说大部分的关系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当孩子来到我们身边,这样一个小生命让我们无处可逃,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的成熟度,我们的情绪,被这个小生命照见的一览无余。也因此,我们借由孩子不断成长,完成对生命的探索。
曾经自己怀着深深的无力感掌控孩子,生活弄的一地鸡毛。自己都没有方向,却催着孩子去努力。 为什么总是掌控孩子的学习,大概还是自己的愿望,一度觉得自己上学都没有上满意,为了早点就业减轻家里负担,只上了个中等师范就毕业了,学历也成了我的遗憾。为什么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要求孩子呢?如今网络这么发达,想学什么学不到? 不要限制自己。必须行动起来做点什么了。只想着让孩子学习,明明是自己的愿望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找回,要加到孩子身上呢?我一定要向前内求。
这几天看到了有报考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信息,和我学的专业也算对口,于是了解了一下报名。虽然网上去众说纷纭,有的甚至说是欺骗人的。但是学不学的到东西只在自己,不是为了一直证书。
除此之外也想把自己学历证书再提升一下,又报了一个两年半的自修,同时学习,都是相关专业,应该是相通的吧!我也和同学们调侃自己,也许以后还会持续修,开始的有点晚了,等到修完离退休不远了。
把精力都放在修炼自己身上,想要什么自己去争取,把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完全分开。也去算是给孩子打个样儿,我们互相鼓励,各自努力,优不优秀没关系,各努力了就好。
这也是我在正心班学习的最大收获,学会向内看,向内求。我也认识到学习不在多,不再精,而在于用。只有用到了才能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