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吼,马在叫,爸妈在咆哮,在咆哮……’多么形象的辅导作业状态,甚至,醒目的贴个‘这是我亲生的,亲生的’是必要的,或者发个‘广而告之’,未来的亲家麻烦来赶快领走,啥都好说。
记忆里,上山摘果子下河捞鱼的小学生活,何等快活!从何时起轻松愉快的小学生活变得如此不堪重负?一年级时,看着焦虑着急上火的家长,以自己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淡定而沾沾自喜。一年下来,也被这一周一考,期中、期末刷题,随时可能被请谈话而绷紧了神经。什么快乐童年,舞蹈,画画,超强大脑,编程,口才主持人各种兴趣特长班不再是看做是学习,而是学习间转换放松的休闲娱乐方式(对于这一点,孩子们怎么看)。
着急——:——家长,老师,整个教育都在一个好着急的状态。知识量,学习进度,加速度前进,每一个优秀的少年出来还都是多才多艺。不跟上趟似乎只能被遗弃岸边!人生河流那么长,这马不停蹄的拼命赶,还是慢一点看看沿路风景,似乎没有勇气去一一试错,随大流最安全。
有时候,我想,作为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不是我们附加的使命太多?从生命延续,内省体验成长角度看,我觉得孩子才是来成就父母的生命的,孩子才是照见成人最真实样子的那面镜子,尤其是母亲。早期孩子的心智发育与母子关系息息相关,而成人后,关系、情感都是原生家庭的另一个照见,照见你儿时与父亲、母亲以及生活关系池里的状态。简单的一个问题问问自己,你现在的婚姻、事业、亲子关系里,此时此刻的你是别人所期望的,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即虚假自体)还是内心自带热情和属性的生命本真的你自己?
同样,你面前的"小小人儿",你的孩子是朝着你期望的样子和状态生长?还是她|他找到了生活乐趣,从心底激发出热情的生命饱满的状态?我想很多的孩子都是以虚假的自体活着,不只是带着面具而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和带着绳索羁绊,而这些都是我们附加的。
飞速的经济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天翻地覆的革新和变化,这对于成人也是一个没有太多安全感的社会,对于孩子,不安全的环境,反复的忽视将导致孩童出现顺从的反应,即用顺从去满足养育者。(孩童说,你是强者,你是衣食父母,弱小的我只能表面选择顺从。)
我们真正期望的孩子是一个顺从,虚假的自体么?我想父母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是身体是健康的,心理健康的。附加一些更直观的形容词,比如阳光自信有爱有担当,有生命力。
那回来看看养育者,教导者是否是健康的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尤其是母亲,母亲的人格类型,是儿童的主观体验,将决定孩子成长中的内在动力建构的品质。
辅导孩子时的状态才是你最真实内在情绪状态,面对"拖拉、磨蹭、智商负数"的小P孩,让你怀疑人生时小小孩时,你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呢?恐吓,指责,贬低,无能为力,放任,能躲则躲,还是耐心指导,鼓励表扬?你知道你自己在关系处理中,属于哪类人格类型么?以下供参考对号入座:
1.讨好型人格:
常有类似观点: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家庭,我有什么办法?我有什么选择?都怪我,没有本事好好教你。都怪我没能力,送你去好学校,去上补习班。我能怎么办?不能直接对孩子提出要求和指望!
习惯在他人的认可之中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哪怕自己已经在关系里很不舒服,很不快乐,依然没有勇气反抗。他们通常会在关系之中伤害自己,怨恨对方,时常感觉自己从未真正活过。
*内心敏感脆弱
*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很难拒绝别人
*不太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2.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的人非常的“自恋”,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外,擅于指责,长于批判。
你看看你,怎么就养了你个笨蛋。如果不是你,我怎么会发这么大的脾气?你怎么能不听我的话?你怎么回事啊?孩子一动一呼吸都是错。
*没有同情心
*以自我为中心
*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
*没有人际边界
*需要过度的崇拜
3.超理智型与打岔型
——这是错的,应该这样。或者,你究竟想怎样?超理智的人看起来对事情“拎得清”,待久了你发现他们就像冷血动物一般。冷漠,“理性”,缺乏温度。他们的身上,你感受不到爱。
打岔型的人行事做人毫无章法,喜怒无常,他们几乎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全都搞糟,让你无从预估他们下一步会怎样。
这一秒温暖如春,下一秒冷若冰霜,情感的不稳定与波动,让他们陷入了混乱之中。当然,这四种模式不是绝对的,而是各占比例,皆有体现。
总体来说,四种类型的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无法活在真实中。倘若想要真正去建立起人际边界,抵达到一种让人感到舒服的人际状态,就必须努力成为表里如一的人。
因为以上的种种的特性,让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为家庭里力量最弱小的孩童,对于父母有生存的依赖、被爱的依赖、安全的依赖。这些依恋让孩子很自然的会去迎合父母、顺从父母。关键就在于是把孩子当附属品,一味打着爱的旗号,标榜着为你好,只关切到自己。还是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客体去尊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留有边界,这很关键。其次就是孩子在顺从的过程中,自体的建构状况,他是否能体验到自己的意志与父母意志的碰撞?他是否能体验到自己的体验,还是是一味的迎合,在迎合和顺从中压抑了自己,最终丢了自己。
不管是指责,讨好还是冷眼旁观,各种应对方式或者特质,是你记忆里母亲父亲,老师曾经对待你的方式,你复制过来现在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孩子。或者是你对你自己当下的状态的不满意和无能为力,而只是通过这个出口情绪得以宣泄。其实,对比孩子,年底总结时,成长学习孩子每天都在努力进步着,而我们自己呢?也许优秀的,奋力拼搏的是孩子,我们大人只是一直在努力的路上。觉知孩子的不完美,接纳不完美的孩子,看见孩子的努力,看见优势,用心去无条件的爱时,也许我们更能心平气和的去鼓励,赞赏孩子,真正的赞美和成就孩子。你说,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的非理性指导,非鼓励性的语言、行为,能给孩子造成隐形伤害的行为算不算暴力行为(°u°) 」,至少也是"冷暴力"吧!
一起努力学习,做个"表里如一"的有觉知的自己。抱着一颗热忱的心和一颗好奇心,努力而认真的生活,孩子自然而然一样会找到生命中,让他们能为之付诸热忱的事和物,拥有幸福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