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是O2O,而是O+O
关键词:地形
1、存在于现实边界于网络世界的我们
我们是谁?在做是你们?
1、消费者在固定或移动设备上遇到阻力
眼下正在改变线上线下商务格局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买家和卖家不断地从固定连接设备转移到移动网络设备上。
从电脑转移到手机平板上,除了工作,我已经很少开电脑了。
在通常情况下,你最有可能点击第一个链接,其次是第二个,以此类推。所以在有机搜索过程中排名最靠前的卖家得到的反馈是最好的,或者说点击率最高。
相对而言成本也很高就是了。前几年的魏西事件反映出付费排名的弊端就非常突出了,搜索出来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莆田系的医疗广告。
使用移动设备也会增加位置阻力,因为它让距离更近的东西得到了更强的引力。
相比使用固定互联网设备的情况来看,移动设备又会增加搜索和位置阻力。排名优势的提高或者搜索阻力的增加,原因来自设备的大小。屏幕变小的话,人们就不容易看到排名靠后的结果了。距离优势的提高或者位置阻力的增加原因还来自买家在使用移动设备时最有可能产生的“状态”或者思维方式。
2、移动互联网的五大特征
相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五大关键特征,会给搜索、购物和销售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即时在线”
- 设备上的传感器让我们可以拍照、分享视频,当然还少不了交流有关位置的信息。
- 移动设备是应用的领域。
- 本质上是与一个支付系统相连的分销渠道,而它所能转接的人数是不可估计的,而且这个人数必将继续增长。
- 展示并评论。
人们在互联网中的行为分析
1、增长的人气和“@”
三种影响力
- 一个人拥有的粉丝量是其名声在较高层面的宽泛测量指标。
- 转发量可以测量你所说或者表达的东西究竟有多好。如果你的内容很棒,就能被人转发。转发量最高的“用户”往往都是些新闻聚合账户,而不是个人。
- “@”,即被提及的数量,它能表现出与喜爱或者积极情感有关的流行程度。
转发和@之间的关联要比任何一项与“总体名气”,即粉丝数量之间的关联要密切得多。
这意味着按照粉丝数量测量的总体名气本身,可能并不能有助提高你在网络世界中的活跃程度。所以,如果你是网络卖家,想要请一位名人来推广你的品牌或公司,那么最好找一个拥有高活跃度的粉丝基础的人。
毕竟有僵尸粉的存在,很多有很多粉丝的账号的转发、评论量低到令人发指,转发与评论确实可以额大致确定对方的粉丝的活跃程度。
2、知己知彼
某些类型的执行方式可以提高点击率。具体来说:更“突出”的广告获得的点击量更多。也就是说,移动的、弹出的、落下的、带视频的,以及有其他花招的广告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有上下文目标的广告,它们也能得到更高的点击率。
尽管突出和有上下文目标都是可以独立凑效的,但同时运用两者反而会降低点击率和有效性。
对隐私的担忧是突出和有上下文目标两种广告方法之间交互效应变得消极的根源。
2、线上线下的信息
信息的内容、来源和传播
1、具有“被触摸和感受”的特定商品
在社会资本较高的社区里,信息的传输更流畅,口碑的真实性更高。
社会资本并不直接影响销售;相反,他会改善学习过程,当人们交流的内容是有利的时候,就间接推动了销售。
网络卖家需要在现实世界信任和交互程度较高的市场中播下商品和消费和的种子。
2、大媒体、小媒体和销售的有机增长
传统媒体出口的新闻报道更好,还是社会媒体出口的新闻报道更好?
传统媒体出口总体上能为网络卖家带来更高的销售提升。它们的覆盖范围更广,而且媒体推荐的,销量就会飙升。
社交媒体出口推荐(如在当地博客平台上)也能提高销量,但每次发生的效果比较微弱。
这是信任状的问题,传统媒体相对而言比社交媒体更保守、严肃,发布的内容审核通常也会更谨慎。但是传统诶题的传播介质(报纸、杂志)在很大程度上比社交媒体要削弱了很多。尽管有信任状支撑,但是传播的范围和及时性还有互动性却无法与社交媒体相比,这是传统媒体目前最大的问题。
总量上,社交媒体效果更好。
- 即使单次提名事件和社交媒体上面的讨论所产生的效应要比传统媒体的单次事件效应微弱,但前者提名更为频繁。
在社交媒体上冒出的新闻往往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内容。
社交媒体上发生的事情有时会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成为传统媒体上故事的源泉,而后者又能促进网络卖家的销售。长期而言,以规模较小但高度活跃的用户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其产生的更偏向“当地”的活动最后会为卖家带来收益。
借助四处传播的信息展开预测
1、商品的“病毒”传播
问题:如果选择个人而非媒体作为消息传播出口,你能否为商品植入“病毒性”?也就是说,能否将商品设计成让老顾客帮助卖家促进有机的销售增长呢?
“被动传播”和“主动推进”,哪一种才能对卖家更有利呢?
“被动传播”完全不需要用户操心,它是自动触发的。虽然他向大量随机选择的好友发送了消息,但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有效认可。而“主动推荐”要求用户选择特定好友作为消息的接收方,这就意味着用户必须想清楚发给哪些好友。
最终赢家是“被动广播”。
被动广播将同伴影响力提高了整整250%,主动推荐提升了100%。
运用规模化和自动化的手段被动地接触人群反而更好,即使这些人群更为分散,与信息的发送方之间的联系也更疏远。
例如做朋友圈广告,我自己在朋友圈上发广告撑死也就那几百号人看到信息,而且这里还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业务相关的人;在朋友圈发朋友圈广告则可以选择相当大一部分人群进行推送,也是一种被动传播手段,不过成本也比较高就是了。
2、线下“选择效应”和“提供效应”
与来自他人直接 口碑才接触一种新商品或服务的人相比,来自其他渠道的人会成为更好的消费者。
这句话我想了很久都不理解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在想会不会是印刷排版错误了?多了个逗号。
把逗号去掉之后就可以和上下文结合起来了。现在是真没看懂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老消费者选出另一个潜在消费者,并向其推荐商品或服务时,发生了“选择效应”。
当某人通过接触了一种新商品或服务,然后再通过口碑推荐给别人,就发生了“提供效应”。
当你通过社交了解某事物时,就更有可能以相同 方式将信息传递下去。
3、网络搜索和“现报”可预测消费者需求
如今卖家再也不必完全依赖于以往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来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要知道他们各自在做什么,然后将数据集合起来,就能成为获利的有用信息。
这句话说的很晦涩,其实说白了就是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需求。
大数据分析应用与营销工作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准确的分析与市场预测,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有效的统计分析算法来做技术支撑。
现在的营销工作不能只靠拍脑袋来想了,充分拥抱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是正道。
3、线上线下的商品
最后一公里
在现实世界中,最严峻的一大挑战就是将商品运输给分布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广大区域的个体。
物流运输商品的成本,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所需的规划和后勤上,都是阻碍线下商品顺利流通的主要障碍。
四种宣传方式:
- 线下口碑传播
- 线上的口碑
- 传统杂志广告
- 在线搜索
线上口碑在总体上属于一种效果很差的传播方式与之相对的,线下口碑总能实现“利益匹配”。
1、税费直接影响消费者与卖家行为
税这个问题争议由来已久,早前线上商品价格优势,除了店铺等硬成本外,不纳税被认为是一大原因。
不过现在这个因素等影响已经变得很弱了,至少B2C这类的线上商家是被要求纳税的,在这一块的成本和线下的成本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要说优势的话,更多的应该是可选择的商品种类更丰富,商品信息比线下更透明。
2、网络卖家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当一个地理位置出现一家实体店“展示厅”时,商品在该位置上的需求会发生三种有趣的效应:
- 总体销量增加了。
一间实际存在的实体店铺为品牌赋予了知名度和可信度,这样以来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都这个网站上购物。- 购买转化率提高了。
展示厅的出现让那些想要在狗密之前需要确确实实地触摸并感受商品的消费者有了一个最佳选择。- 在展示厅的近区位置上,潜在消费者访问网站的次数提升了。
电商从中心化管理和最大化库存等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成本优势。与之相反,当说到消费者带来丰富的商品体验时,它们就处于劣势了。
4、小结
- 消费者越来越关心隐私,并开始防备卖家对他们的了解。
- 通过突出或有上下文目标的方法,广告可以变得更有效,但两者结合则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 有一个关键因素让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对网络卖家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即许多在网上销售的东西都需要解释,或者需要被“触摸并感受”,这些是很难通过网络传达的。
- 组织紧密,基于当地,用户活跃的网站通常要比传统大型媒体更能促进网络卖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