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文本分析。
出塞二首·其一
[ 唐·王昌龄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介绍写作背景和边塞诗:
我们在边塞和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常常由此入侵中原,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边塞征战生活就成为许多诗人的写作题材。到了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出塞”作为吟诗的题目。
诗人介绍
王昌龄:唐朝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开元进士,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其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重难点分析。
积累描写明月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希望唐王朝任用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来抵御侵扰,保障边关的和平与安宁。渴望贤才。这不仅仅是王昌龄的愿望,还是家中的亲人,戍边的战士的愿望。
四、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边塞的荒凉艰苦,战争的持久惨烈,也写出了将士们誓死灭敌的决心。这首《出塞》短小精悍,却洋溢着纵横古今的气魄,它堪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