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周末没课,去图书馆泡了一整天。本来打算下午出去玩的,结果忘记了时间,午饭和晚饭索性就变成一顿夜宵打发了。书是人精神的食粮还是很有道理的嘛。
《平凡的世界》,高中的时候略微读过一遍。
只不过那时是看故事,走马观花;如今是看精神,荡气回肠。
淳朴而平易近人的文字,让我觉得温暖舒心,仿佛能看到遥远的过去,就在眼前。作者用他那细腻而真实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带给那个时候艰苦卓绝的人民的不幸与万幸。黄土高坡人民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始终对生活怀揣着热忱与希望。
就像贯穿全文主线的主人公孙少平,在每天吃不起丙菜,只能啃两个“非洲”,食不果腹时,依然不放弃学业,并从文字中寻找到了精神的慰藉。
“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
这是文章开头孙少平在学校吃饭的场景,“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象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这句话可见主人公生活的困窘与心灵的自卑。就像他自己说的,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但他感觉他比别人都低了一头。
“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
这是少平第一次接触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此,内心的火苗被点燃,愈燃愈烈。
(二)
在那个穷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里,读书是多少适龄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事情呀。似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才是庄稼人最终的归宿,为之反抗甚至声嘶力竭,还是逃不出命运的魔掌沦为凡夫俗子。
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读书可以用“痴迷”二字来形容。无关黄金屋,无关颜如玉,只为心灵的深化。
这样的场景,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和少平一样,他热爱学习,渴望读书,也同样,穷的吃糠咽菜。
父亲在6个月大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没了家里的顶梁柱,奶奶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女儿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日子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但她坚持要送父亲去上学。那个时候,最普通的农村妇女都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父亲说,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了,先去割一筐猪菜或者捡一捆柴再去上课。他总吃不起学校的菜,就每次用小罐子装上咸菜。寒冬腊月还好,夏天的时候发霉腐烂了,就只能用水冲冲继续吃。
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现实愈悲惨,憧憬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人心的成长便愈睿智、高超。正如父亲深爱着学习。他每天傍晚都会站在土山堆上大声的朗诵着书里的文字,有时是一篇散文,有时是一首诗,不变的是一颗澎湃的心。
可由于生计,父亲最终还是退学了。因为交不起当时26块钱的学费,对,26块,我清楚的记得。
那个年代,读书可真难呀。
(三)
时过境迁,回眼当今社会,怕是再也没有什么比读书更简单的了吧。
我们住在温暖舒适的屋子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甲乙丙菜随便吃,图书馆自由开放。即使足不出户,也还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遨游在文学的海洋里。
我们不用为生计而奔波劳累,每月可以心安理得的从父母那儿领来绰绰有余的钱来满足日常消费、娱乐,购物。
我们不用操心家务活农活,只需要在母亲拖地时轻轻的抬一下脚。
我们不用担心被老板炒,和同事关系不好,甚至不用每天朝九晚五的定点学习工作。想听就听,不听逃课。
我们有双休日来调整作息,有寒暑假这样的超长假期来走亲访友,满世界的旅游。
这就是我们当代人的读书环境,一个毫无干扰和杂念的人间天堂。
对比来说,一点也不为过。
但在这个幸福的有点冒泡的天堂里,我们却只学会了上帝的尊贵与安乐。我们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读书了,或者说不会深阅读了。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如今,我们正没了这脊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一点点改善我们的生活,却又将人的精神拉入无底的深渊。此起彼伏的“诱惑”、“陷阱”正一点点地吞噬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志。
我们开始变得浮躁而不安分。
似乎熬夜看小说刷电视剧打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常态,逃课旷课有事没事就请假已成为潮流,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临时抱佛脚及格就好已成为趋势。
时常在想,在这样一种读书环境下还读不好书的人,以后踏入社会真正独当一面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样。
毕竟书是死的,它不会挣扎,不会反抗,不会惹你生气不会让你难堪。
说实话,对于未知的新生活,我有时是充满恐惧的,因为除了读书,我什么都不会。这二十年来,我本本分分,只做好了读书这么一件事,或者说,连读书也没有做好。
小学为了考一所好的初中而读书,初中为了考高中,高中为了考大学,可如今,不要三年五载,我就要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了,似乎一条路走到了尽头,却不知所措。
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走,也越来越孤独。
所以,趁现在还可以读书,请努力将这件最简单的事做好。
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