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已经十几年了,可孰知在这些年里都经历了什么,度过了什么,考过多少试,交过多少朋友,学过多少知识,到底成长了多少?仿佛这些东西都是一个个的问号,潜藏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中。 考试什么的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大多数人的家长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也只有很少数的人成为家长们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你考了全班倒数,家长也会念叨考试的分数,就算你考了全班或全年级第二,家长也会似满意却非满意的在耳旁说道那个比你前一名的同学,我不清楚身为学子的你们此时会怎么想?是在心中默默的厌恶那个同学,或是不愿听时常在耳旁响起的碎碎念,毕竟没了那个同学,你也就成为了家长们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也不会再“抱怨”什么了,而大家是否愿意成为家长们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呢? 愿意,想让自己开心,不再被念叨;不愿意,不想那么累。而大家再想一想,“别人家的孩子”是真正的很快乐吗? 我身旁就有一个例子:小A他几乎次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但是虽已是初三了,但课外班都已经报满了,几乎是没有什么整端的休息时间的,班级所有人都很羡慕的,大家都拼命地追赶着小A的步伐,为了不让别人赶上,小A也只能拼命地学习,在快要中考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有两次小B都赶上小A成为第一名,小A仿佛是连打败仗这两次竟有一次出了前十,一次我不经意听见他说:他妈嫌他考的太低了,而那小B也成了大家追赶的对象,虽然在学校生活中仿佛大家小打小闹,一片祥和,但暗下都仿佛是“宫斗”一般,有些疏远对方,疏远对方······ 考试完对答案时一看见别人错了,自己心中窃喜,除非那个人对自己的排名“地位”没有太多的影响,才会象征性的安慰一下别人。所有成绩出来后,算成绩时总会把别人的成绩一算,仔细的比较一番。在别人问自己成绩时总会对他说你多少,而在告诉别人时总会在自己成绩上减去几分······这些现象时常会出现身边,表面上看好兄弟,实际仿佛是一群间谍一般相互打探情报,表面上看起来亲密无间,实际上几个人之间的隔阂已经很大了,这些友情是建立在成绩之上的,一旦成绩出乎意料,那个支架就会变得支离破碎,难以重新组合了。 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孤独者,不断地孤立他人,孤立自己,大家还想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吗?这我无从而知,但我并不是意思说让大家不要去努力,而是说要快乐的学习,不要求拼命学习,但要求努力学习,做好自己,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毕竟“别人家的孩子”终究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同样我也要反思,反思我自己的目标。 PS.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