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贾老师是位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网瘾戒除专家,他更是位爸爸。
在没有成为家庭教育专家、网瘾戒除专家之前,他是名企业家。就在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叛逆,网瘾,成绩倒数,考试作弊被老师抓住,打架斗殴,学校甚至一度想要开除处分。这个时候,贾老师做了一个决定:关掉企业,开始陪读。也开始了他自己的人生改变之旅。
这本书是他在育儿、在婚姻关系,且辅导了众多家庭之后总结出来的。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促使他走上了教育之路。他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家庭教育。
本书目录:
第一章: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事迹材料
贾老师阅读各类书1200余册,教子日记、家教随笔、帮教感悟1100余万字。目前出版书籍有《真不是孩子的错》、《中国家教原则》、《感动孩子》等。2005年以来,在各类杂志、期刊、报刊发表家教论文48篇。从2005年开始至2012年每年都会被颁发各种新的称号,也是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教育督导、辅导员等。
第二章: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当作者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然成为问题少年后,作了深刻的检讨和反省。意识到,原来孩子的现状,并不是孩子的错。是作父母的错,是自己家庭责任未尽责造成的。并且作者在本章中说,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在陪读期间,更是大量的阅读了很多教育类的书箱。并且开始用自己实际行动的改变来带领及影响孩子。而他儿子也在他改变之后开始一步步回归正轨。
第三章:信心创造奇迹
当孩子已然成为一个问题少年,老师和家长难免产生放弃孩子的想法。而作者这里用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只要你给他充盈的爱,并坚定不移地相信他能成才、成功,奇迹就能在他身上发生。作者也通自己和儿子亲身的实践告诉了我们所有人。只要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孩子会还你一个奇迹。
第四章:走出家教的误区
相信很多家长对孩子都采取过惩罚的手段。其实,对于惩罚孩子,很多人是只知其一,不知期二。效果快,问题很快解决,但是弊端也很大。对于常惩罚孩子,作者其实是不赞同这种行为的。他这样讲:没有爱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爱融不开的坚冰,不有爱打不开的心锁,不有爱逾越不了的鸿沟。
关于批评,作者举例了一些批评的艺术。最后也提醒父母们,语言可以伤害一个人的精神,也可以安慰一个人的心灵。
在这章中,作者给父母们的忠告就是:我们是孩子的人生引路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永久、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阅读点亮人生
作者引用当代教育家朱永新的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和灵魂塑造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完成的。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思想高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当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能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人文素质很低,故而社会适应能力很差。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思维贫乏的人,也一定是思想贫乏、智慧贫乏的人。人类一切健康的活动中,读书是最高尚的。
家长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自己要先做到。其次,为了营造阅读的氛围及养成大家读书的习惯,可以家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碰到的都是书。家庭教育的重要理念,就是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第六章:品格决定成就
作者认为,孩子的品格中首要的是执着,执着是第一竞争力。一个人有了执着的精神, 就没有作不好的事。没有没前途的行业,只有没前途的人。有些人缺少执着精神,做事总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掠而过,最终一事无成。执着到什么程度?你必须是很想要,非常非常想在,想要到要发疯。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孩子对自己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培养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给予孩子充盈的爱,无条件地接纳、认可,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赋能孩子,让其内心强大。孩子也会认同自己,喜欢自己,可以建立正面的,积极的自我评价。
善良、感恩、孝顺,珍惜时光,都是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
第七章: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对孩子:要影响,不要灌输;要引导,不要教导;要推荐,不要推销;要唤醒,不要征服。我们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一个孩子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是拥有一定技能的人。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会倾听的人,学会倾听是智慧的开端。
理解、接纳、体贴、尊重往往比批评、斥责、打骂、惩罚更有力量。
为人父母中是世界最上崇高的职责,造福孩子,造福自己,造福社会的事业。比任何职业光荣,比其他事业都伟大,也比任何其他事业值得我们下功夫。
这里作者还提出:最需要拯救的是父母。孩子成功需要家长的成长和成熟。父母进步是孩子进步的前提。
第八章:后记
本书饱含了作者的十年心血,书中也有大量真实的案例。作者有着造福更多家庭和社会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感,是带着虔诚、敬畏的心态来创作。
第九章:参考文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为人父母》、《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阅读改变人生》、《了凡四训》、《曾国藩家书》……等等。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部分:
我们家老大马上要上幼儿园了,之前听过一个词:家园共育。但说真的,我也没真的打算要和老师怎么共育,只觉得,孩子去上学,老师教导、照顾孩子,是老师的工作。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大错特错。作为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和他的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可以让老师更了解我们的孩子,可以让老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我们的孩子。
本书作者也更是在陪读的过程中,把和孩子老师的交流、沟通当成了一项重要工作,好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拍,形成合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孩子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说,他骨子里就是个尊师重教的人。当我看到他是如何尊重老师,如何肯定老师,如何理解老师的时候,其实我很震撼。过去我觉得,老师也就只是一份职业,教书是他们选择的工作而已。现在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家长和老师之间,其实是互相支持的。支持一定是站在肯定、信任的立场。我们相信老师可以教好我们的孩子,我们肯定老师的付出,我们理解老师的难处。当我们对老师是有这样的敬意,老师也会接收到从我们而来的善意和支持。这对老师也是一种鼓励。
用作者的话,人都是需要肯定和赞美的,老师也一样,辛勤的付出得到赞赏,也更乐意和家长沟通。家长理解老师、感激老师、感激老师、赞美老师,老师也会产生神圣感,更能在课堂上创造爱的氛围。爱可以改变一切,这是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
只能说,过去的自己狭隘了。
自己的感悟:
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都是普通人。这个普通,也许包括我们缺少智慧,缺少学识、眼见也不够宽广,甚至也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但是我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就开始领先很多人。我们承认、接纳现在的普通。但我们也不甘于止步现在的普通。一边接受现在的平凡,一边努力创造自己及家庭的不凡。
我们不是最好、最完美的父母,但我们愿意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提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鼓励自己,努力了就行,尽力了就没有遗憾。
作者说家庭教育的重要一个理念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个人非常认同,我一直提醒自己人是需要终身学习,终生成长的。不是也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没有人做事是生下来就会,特别是做父母。都是从头开始学的。不管什么时候学,都不算太晚。
在家庭教育中,或者是在家庭中,个人认为,最核心的:首要是成为学习型家长、其次是夫妻关系。很多的问题孩子背后其实是一个问题家庭。一个问题家庭问题多数出在夫妻关系。
当夫妻关系不亲密、不和谐,夫妻间争吵不断,孩子大概率不是在一个有爱的、自由的、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没有这些作基础,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管是做丈夫的,还是做妻子的,两人都要努力去共同经营家庭关系、亲密关系。这是维系家庭稳固必须要做的。
感恩每位家庭成员对家庭的付出和贡献。也不吝赞美每位家庭成员身上的闪光点。
对丈夫的劝诫:丈夫要爱妻子胜过爱自己。
对妻子的劝诫: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
结语:
育儿先育己,才能不焦虑。在学习做父母的路上,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