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998于春辉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关心和帮助,尤其个别小学生生理、心理比较脆弱。我们要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对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新时代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王贺同学是我校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一双眼睛闪烁着灵光,短黑的头发有些凌乱,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前显得拘谨。从小父母离异,跟随奶奶一起生活。家境贫困,几乎可以用困苦来形容。个人卫生差,衣服脏乱。她自卑畏怯的心理较多。面对班级同学,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勇气,缺乏自信心。从来不敢展示自己。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通过观察,我渐渐地发觉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一直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获得成功,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陷入自卑的困境之中。这样就严重地影响她了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因素父母离异,跟随奶奶生活,得不到关爱。是典型的单亲留守儿童。父亲常年打工在外,很少回家,奶奶对孩子的辅导根本力不从心,没有文化,又年老体衰,加之贫困,孩子随时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适时关注,唤起信心。这两学期以来,我对她进行了“关注”,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有的放矢,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王贺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一步步消除自卑影响,树立起了"我能行"的信念。现在她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逐渐打成一片。看到她身上的变化,我感触良多。“师爱能唤起勇气”,为了去除王贺的畏惧心理,我在科学课演示试验时,经常找她当助手,整理实验器材。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班的王贺同学实验报告写得真好!”“我们的王贺同学回答问题思路清晰”“我们的……”在无形中,唤起她的内动力,树立信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长期关注,持之以恒。我们现在每周都有晨读课,恰好我是这个班级的助学老师。晨读课中优美的诗词文化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我利用这块阵地长期对她熏陶。每次晨读课都有让孩子展示的内容,或者朗读,或者背诵,或者展示诗配画。作为胆小的王贺被所在小组选上组长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 开始她很害怕,但是有了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她胆子大了。刚开始朗读古诗还很生硬,没有表情。渐渐地能熟练朗读,注重抑扬顿挫而且还能加上合适的肢体动作。诗配画也越来越好了,每当我告诉孩子们,通过网络他们的优秀表现全国的小朋友都能在平台上看到他们,孩子们沸腾了,也包括王贺同学,经过两个学期的坚持,她的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也逐渐露出了笑容,现在她变了好多。她真的是脱胎换骨了。
注重家校联合,多管齐下。王贺同学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我结合家访,详细地分析了王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家长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多对孩子进行关爱,比如孩子的衣食住行,要尊重孩子,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可以让她与客人交谈,不随意呵斥孩子。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另外在校园里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很多孩子为她捐赠了衣物等日用品,也让王贺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树立信心。 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她的家境依然那么贫困,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晨读课、科学课等表现积极踊跃,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谈、做游戏,上课不再对老师的眼光躲闪,不再畏惧。家长也反映在家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分享在校园里发生的人和事。王贺的确转变了,逐步走出了自卑的阴影。面对王贺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细心呵护,关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愿我们能成为孩子生活的牧者,引领他们到水草丰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