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早就知道《皮囊》这本书,也知道些关于里面的一些金句,可是真正的开始阅读,还是在10天前去肇庆参加马拉松之后,那场半程马拉松,在比赛正式开始前半小时便下起来大雨,那时候几千上万人就站在起跑点上,在这场大雨中排着队,没有一个人离开,只是带起来帽子,或者几个人分享一把伞,一个一次性雨衣……或者干脆闭上眼睛,在雨中尽情的享受这场大雨的洗礼。不到十分钟,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浑身湿透,有人开始在唱歌,也有人开始内心在后悔,担心自己会感冒……大雨继续下着,连眼睛都没法打开,视线模糊,那时候,看着对面店铺里站着的观众和行人,我能想象他们内心一定有许多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参加这场比赛?下那么大的雨,怎么不过来等雨停了再继续呢?当时内心闪现的便是《皮囊》里那句“肉体是拿来用,而不是拿来伺候的”。
于是,回来后便开始阅读,那几天还只是只是看电子书,一开始几篇便已让我完全沉浸,甚至随着故事的而多次忍不住边看边哭,在地铁上,公交车上,行走的路上……那么真切的感情,那么平静而真诚的描述,却带来那么深入的感情刻画,被《皮囊》里的太奶的精神所感动,被《残疾》里倔强的父亲所震撼,尤其是在海风那天坚持要去联系走路时的执着,到去世时吐血的场景,竟然让我忍不住放声哭泣,许久未能平复自己的心情,彼时,我正走在去上课的路上,刚下班从拥挤的地铁里出来,没有吃晚饭匆忙的赶着时间去上课,那一刻,我明明知道应该加紧脚步继续往前,却在公园里坐了下来,让自己尽情的哭,直到十分钟后心情平复了才重新出发。
读到《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便下定决心要买这本书了,这周收到后便马上不停歇的开始读起来,可是感觉却似乎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开始写朋友的故事这部分,内心总感觉到有些不舒服,如果说《张美丽》那篇还能接受,《厚朴》却真的读的让你几次想要弃书而走,为什么?明明是朋友不是吗?为什么不可以试着发出那条短信,为什么不试着说服试着倾听?还有那个在香港的阿小,因为多次去香港出差,也去过香港普通人家居住的房子,我其实能够理解香港阿小的不易,只是相比之下,依然是阿狗达是大家眼中的成功,看着作者笔下的一个个朋友都最终以失败告终,内心竟然有些许的害怕,你说,未来会怎样?
如果说前面几篇作者用了满满的真诚和感情在倾述和描写,那么书中后面几篇却似乎真的有些潦草了,太残酷,太不近人情……所以,我宁愿相信这几篇写其他各色人物的都是小说,伊万尼只有小说才那么轻易地总结人生,有那么清晰的因果轮回,那么随意地说出抱歉和再见。
即便如此,我依然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尤其是每一个来自小镇的你,看一看,这不是一摞以人生经历讲道理的文字,而是一本关于“根”的书,一个拼尽所有努力,从小镇来到大城市漂泊,于大江大浪中破浪前行的小镇青年,用文字将自己的“根”慢慢的顺出来,重重的钉在那里,用着这幅皮囊去扛,只有这样,才能够稳住身心,不至于被滚滚洪流冲得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