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阅了几部历史书籍,又回温了一下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突然想起一位长辈曾说过的一句话,人生“高处不胜寒”。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苏轼《水调歌头》的一句经典诗句,苏东坡也发出感叹:“高处不胜寒”。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人世间事物终有阴阳两面,站得越高,就可能摔得越惨。诗仙李白,才高八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才情深得天子赏识,高居长安,但最终仍是无以得志,去游四海。宋代佳人苏轼,初出茅庐时也深得帝王常识,但最终因年少轻狂矛头太露,被贬黄州。回顾历史,有无数的相似之处,衷心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最终唯有写诗发泄着自己对世间的不满。
“高处不胜寒”现在更多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回到今时今日的社会,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今无论在任何领域只要身在高处很难听到“真心话”,大多数是虚伪的吹捧和奉承所谓的“拍马屁”,能保持沉默者多为正直者,极少数人会说实话,何为实话呢,和大多数人言语相反,句句穿心,痛则通,不痛则不通,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然而现在人都喜欢听好听话,被捧在云端,然而身居高处的人当然明白身边人的用心良苦,但是还是沉迷于众人的用心良苦之中,毕竟大众胜于小众,小众难容入大众,身边没有大众的称托自己空有一身本事又如何。
我觉得人生功名成就好比是盖楼,“根基”最重要,根基稳固以后需要的就是众人齐心协力帮衬与合作,楼能盖多高那是看下面有多少人付出,当然自己在最顶层“遥控”,下面盖的越高上面当然看的越远,高处风景自然是好,但是高到一定程度到了云端,那可就看不清了,在云里雾里一切情况只有靠听了,最重要的就是身边的左膀右臂,长时间在云端不下来走走看看恐怕除了顶层那一层以外所有楼层都变的难以想象了,如果“根基”在不稳的话,付出的“心血”终究功亏一篑,身处越高当然摔的越惨,如果时不时下来走一走,如果在能像老鼠一样爬下在最底端去看一看这个世界,或许有更多的收获和感触。
《易经》上所示:人生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一年一流年运。我们常讲“时来运转”“时来石变金,时去金变石”。“时”是时间,也是时运。时运好时,好运来到,鸿运当头,做事事半功倍……坏运来到,喝凉水也容易塞牙。比如鲁迅先生就说,“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人生不可能永远的走好运,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抓住人生的大运,把握好人生的小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