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二十四):一入侯门深似海。
洪宪元年的初夏,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魂归北洋,曾经嫡系的十二个师,超过二十五万的北洋军群龙无首,自始至终袁世凯也不明白为何两万人扩编的滇军最后竟成了扳倒自己的一支奇兵。兵力、装备以及所谓的战术水平,北洋军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人心向背或许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以袁世凯的毁灭,是北洋军内部陷入纷争的必然结果,在其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在威望上震慑那些飞扬跋扈的各地军阀,北洋军阀集团的派系纷争风雨欲来。
其后,北洋集团失去了唯一一个有能力和资望统摄全局的人物,内部分裂趋势也渐露端倪,但是并不说明没有人会动这个心思成为袁世凯的继任者,其中有三位北洋元老最为热心,分别是段祺瑞、冯国璋以及张勋。作为明争暗斗的焦点,自然是谁来继任的问题,最先出招的是看似忠厚的冯国璋,早在洪宪帝制濒临破产之际,冯国璋就已特立独行地连发通电,甚至暗中召集二十余位观望中的各省代表前往自己的地盘上参会,对外声称是讨论袁世凯位置去留问题。
实际上冯国璋是要达到自己的“美满目的”,也就是利用袁世凯与西南军阀对立,借此笼络人心,形成除此之外的第三方阵营,进而也能够更接近北洋之巅。盘踞于徐州的长江巡阅使张勋则认为自己的资历不再冯国璋之下,麾下还有两万余人的“辫子军”,因此也积极展开活动,在袁世凯死后的第三天,电召北洋诸省代表云集于徐州,对外声称固结北洋团体,拱卫北洋中枢之位,实则组织各省督军的攻守同盟,剑指西南军阀,震慑北洋中枢,从而维护自己的地位与地盘,借助这一举措,张勋俨然成为各路诸侯的大盟主。
但是在冯国璋与张勋之外,这场庙堂角力的真正赢家却是第三人段祺瑞,此人作为皖系军阀首领,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在地利与人和上也有过人之处,他常年置身于庙堂中枢,尽掌风云变幻,而且素来清廉,在江河日下的北洋王朝实属凤毛麟角,声誉无人企及。在洪宪帝制中更是表现出敢为天下先的担当与果断,骑墙派在袁世凯死后纷纷落井下石,段祺瑞力排众议,以国葬的规格安葬袁世凯,并且亲自抬棺执绋,送旧主最后一程。其后又强势安定乱局,成为连南方军都交口称赞的一代人杰,“收拾北方,唯段是赖”,段祺瑞也在众望所归中收拾旧山河,执掌北洋王朝。
最终,北洋王朝进入皖系军阀时代,段祺瑞作为新任掌舵人,在袍泽之情的处理上却尽显刚愎自用。在挤走黎元洪之后又挤走了自己的“冯四哥”,府院之争也成为笑谈,张勋复辟更是成为不堪闹剧,数年后的直皖战争,段祺瑞自己也被直系军阀新任首领曹锟赶下台,他不会知道曹锟曾一个跑到冯国璋的旧居徘徊许久,无奈地说出那句:“四哥,我为你报仇了,在小站的时候他就打不过我,你说我们兄弟为何会到今天这个样子。”曾经的北洋袍泽日渐凋零,曾经的意气风发变得固步自封,陷入内部纷争的北洋军阀,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袍泽成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