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文明,是财富无法替代的】《不必致歉的——致歉信》 。文章讲述了一个母亲带着6个月大的婴儿搭乘国际航班,因为担心孩子哭闹影响乘客休息,而写给每一位乘客一封中英双语的致歉信,外加巧克力。这封信是这样的: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
晚上好!
我是一个刚满6个半月的小宝宝,在此向您们请安了!
今天有幸和您们同乘一个航班去悉尼,在乘机过程中也许会因为我的哭闹影响到大家的休息,对此我深感不安和歉意!
我妈妈会尽可能地安抚好我,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小宝宝敬上
2017年3月28日)
文章写道“ 这位年轻的中国妈妈,能带上孩子登上头等舱的国际航班,一定是经济上的成功家庭,这并不希罕,如今,太多中国土豪家庭对此。但面前这封预先准备好的中英文《致歉信》,不仅让人敬畏了文明的高度,更感动于如此多远行准备中,对陌生同机旅客的礼貌、关爱和友谊。”“那个仍怀抱在母亲怀里的婴儿,应该是未来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一分子,那封由他母亲代写的致歉信,既是他人生第一次远行世界的记录,也是他走向世界第一次‘胎教’。”
而我同样作为一位母亲,看了这样的一封信,却完全没有半点感觉到有“敬畏文明的高度”。
六个月的孩子,啼哭合情合理。在特殊环境中影响他人,虽是合乎情理,却造成了干扰的事实。致歉他人,从文明礼仪出发,很有觉悟也有必要 ,但是主体却有待考量。是该六个月大的孩子致歉还是作为监护人的父母致歉,这在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
文明的初衷是礼敬他人,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我解读为敬重生命,遵守规律。至少,损人利己,肯定与文明无关。
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他已经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母亲,他是“我的孩子”,而同时母亲们也应当尊重孩子,哪怕他还小,还很小。身为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情形,在生活里比比皆是。最普遍的,就是人为的剖腹产。不等孩子“瓜熟蒂落”准备好,而是一味的为保持自己的身材,怕痛,或者为了求得一个良辰吉日,就这样毫不顾及孩子的意思,一刀子下去。我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不安”,在迎接第二个孩子降临时,经过了漫长的等待。都超过预产期两天,还不见有动静,堪比度日如年。香港的妇科医生建议打催产针。可是我和他父亲一致认为,应该尊重他,当他准备好了,就自然会出来与我们见面。虽然很难熬,但是我们终于成功的度过了那段岁月。
孩子,只是遵循了生命的规律,他不会感到“不安”,不安的,仅仅是成人的一份颜面,一份趋乐避苦的欲求。不安的是孩子他妈而不是孩子。同样的,想要请安的是孩子他妈而不是孩子。我们家长普遍性喜欢强行孩子做我们乐意的事情。在电梯里或者在街上,遇到街坊邻居,父母常常嘱咐孩子问好 ,孩子不从,立马就指责他们“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啊!”“真没礼貌!”云云。还有更多的强迫孩子报兴趣班、强迫孩子填写高考志愿等等,真是层出不穷。
若是真爱,一定会尊重主权。疼爱孩子,敬爱他人,是应当尊重孩子也尊重他人。绝不为了求得谅解、包容、甚至取悦他人,而无视和强迫孩子的主权。因为,文明是自主的,不能勉强和被动。身为监护人身的母亲致歉,会比用孩子的弱小天真去博人同情要真诚得多。若孩子长大了他知道,自己6个月的时候曾经因为搭乘过飞机而跟一飞机的人道歉,不知他心里会不会由此敬畏他母亲的文明举动,毕竟,他小的时候哭过很多次。不知道他母亲是不是每一次都这样展现文明,考虑他人感受。也毕竟,每一个正常的婴儿,都不分时间和场合的哭过很多次,不知道那一飞机的乘客从此以后,会不会认为都应该道歉送礼才是文明的,反之则是不文明的呢?
就如同,女人上街可以精心装扮,这可以美化市容,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但是也不能对此大加赞赏,称之为文明。若是这样,岂不是自然而然的表达了,那些素面朝天而出门的女人,便是不文明的?
真正的文明,是可以包容和接纳各种合乎情理与规律的现象。
即便正在虔诚朝拜佛祖的僧人,也有可能因为他内心无视佛陀的主权而亵渎佛陀。真正的文明,在于内心。
更何况,事前请求原谅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依仗。即便孩子真的因为吵闹影响他人,他人也可以小小的嘀咕一下,至少可以皱个眉头吧。然而,因为一封信和巧克力,让这样的简单关系变得稍微有些复杂。马上成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真正的文明,在于尊重人性规律。
礼制不能忽视,也不能太过,否则它不能被定义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