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终其一生,我们一直在路上。
就像那只被蒙着眼睛的驴子,我们靠着胡萝卜的诱惑一直向前。
我们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目的地,吃到那根属于自己的胡萝卜。
对,人生有固有的终点。而且每段历程都有终点。
可是,有时候我们看着这个宇宙间行色匆匆的人们,有没有那么一刻会怀疑:“哪里才是终点?”
我们听着美丽的童话故事长大,小时候总以为,“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每个人的最终美丽归宿。
但长大了才发现,那只是另一种开始。,甚至好多人劳碌一生,也无法拥有那个开始。
小时候,我们盼着完成自以为繁重的学业,以为告别象牙塔,我们的远征会顺风顺水。哪想,江湖险恶从来不是传说。
曾记得,大学考完最后一次试,扔掉了所有的课本,感觉整颗心都在跳跃,终于要摆脱考场!可后来才发现,社会上,处处是考场,考砸了连补考的机会也没有,甚至会付出一定代价。
曾经在烂漫的年纪,难免会畅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过得如何?在哪个城市?”那时,大概会以为未来的自己一定会定居在某个城市,过安心舒适的日子。
事实上,如今的自己,依然会畅想同样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更加无解。
也许,正是因为生命中的不确定,才让我们奋力向前。因为不确定,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2
这几天一直奔赴在回老家的途中,几乎跨越了半个中国,一直在路上。
半是喜悦,半是不堪,累和劳顿交织,突生厌烦。
这种奔波每年至少两三次,没有小孩之前,两个人来来回回像是旅行,可有了孩子,他变成了出门需要注意的重头戏,每次长途的路程变成了负担。
大包小包的行李加上一个尚不懂事的小孩,感觉真是酸爽。
可换个角度想想,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有趣。
小孩一路上并不哭闹,相反和车厢别的小孩处的融洽,给了我们很多忍俊不禁的瞬间,带来无数乐趣。比如,这次遇到一个同龄的小美女,小名贝壳,结果他给自己改名为海螺,来套近乎,解释说是他们都是在海里出生的。这个笑梗消散了我的烦劳。
因为每年都会奔波,能更好地体会到归家的愉悦,更加珍惜亲情,更加理解父母。
因为在路上,遇见了各种各样同在旅途的人,听到很多故事,见过很多人,对大千世界的百态看的更加深刻。
当然,还有更关键的。
有时候我们所厌烦的并不是某件事,而是基于某件事,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的厌烦。
世间一切事的根源,都能折射出最真实的自己。想获得愉悦的人生,首先得会创造愉悦。
你现在过的何种生活,取决于你是何种人。
我,大概从来就不甘于安定,不安分的心如影随形,虽然焦灼,但依然选择继续行走。
那就继续走呗。
3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我是“三北之人”。我不置可否。
确实是。我是土生土长西北人,老公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毕业后我们留在河北七八年,又辗转去了东北。
之前几乎每年都在“三北”之间往返。如今虽然三地往返变成了两地,但未来几年,可能依然会在“三北”之间出发和停留。
一路走来,喜忧参半。这些记忆由无数车票堆砌,有火车汽笛声,有汽车突突声,有飞机的眩晕感,有开长途的疲劳感。
但终究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路。独一无二。前方缥缈未知,好坏无知,但拨开云雾,我能看清自己。
当然,艳羡过本地生本地长的别人,也无数次后悔当初的某个决定,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只能接受,无法后退。
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未来会一直在路上。
陈坤发起“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他在行走中改变了自己,变得安静下来,能与自己对话。他说“无关乎旁人的评价,一切只要自己满意”。这时一个怎样的远行?
而行走,只要开始,就不会结束。
4
人生就是一场长长地的旅程。
不要故步自封。
这么多年的行走,循环往复,让我明白:这世上没有固定的路。
在一切未知的时候,往前走就对了。
共勉。
最近在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里面一些文字和我的心境不谋而合:
趁还有点时间,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多走走,探寻各种历史选择的生态理由。探寻不到便猜测,猜测不到便想象。只有走到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机勃勃。
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人类本应把一切放下,放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正如陶渊明的表述:“托体同山阿”。
嗯,闲来无事的话,多走走。
愿,你能如愿行走,早日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