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才华盖世;他又是“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的侠客。没错,他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人李白。
李白号称“青莲居士”,人们更喜欢称他“诗仙”。
一是因为他的为人。他一生大都在四方游历,结天下友人,畅饮杜康,生性豪放洒脱,不拘小节。
更是因为他的诗。他咏五言诵七绝唱古风,成诗990多篇,诗风脱俗,清新出奇。
读李白的诗,你会发现少了一分生活的烟火气,多了一分的超脱世外的仙气,
既有”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的梦境,
又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浪漫之旅。
这份仙气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得有底气。这份底气来自“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气,来自于他的家庭。
01“谪仙人”的随性生活
李白祖籍今甘肃境内,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
李白自称汉将军李广之后,凉武昭王九世孙,按理说李唐皇室同宗同脉,也算得上世袭名门贵族。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父亲李客(不是真名,意思是当地人对姓李的外来人的称呼),根据李白年轻时曾经一年花 30万两银子来看,家境殷实,李客应该是往返于丝绸之路,在西域做生意的富商。
这样富有的家底,李白不可能体会到元稹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
也不可能想像杜甫那样:
“屋漏偏遭连夜雨,夜凉又遇由于过堂风”。
他有的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豁达豪放。
出色的才华加上丰厚的家底,还有气宇轩昂的外表,他想不出彩都难。
他25岁“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着一袭白衣,挎一柄长剑,潇洒地一路豪酒当歌,将一生过成了“侠客行”。
“我醉欲眠卿且去”,一切不落俗套地随心所欲,活成了“仙风道骨”,被人称为“诗仙”、“谪仙人”。
你看他,一路顺长江而下,流连于大好河山,好酒不离口,好诗信手沾。
你看他,过三峡,望着湍急的水流,一首动感十足的《早发白帝城》张口就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到了庐山,看着庐山瀑布随意一首《望庐山瀑布》成千古绝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上了峨眉山,松下赏月放歌一曲《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从李白的诗中,几乎可见大江南北的名川古迹,每到一处必赋诗,李白绝对是打卡达人鼻祖。
然而大诗仙绝对不是纯属游山玩水,他自有他的烦恼,只不过借酒当歌,将满腔的雄怀壮志遥寄青山明月。
有才有财有闲的“谪仙人”在烦什么呢?
挥不去的“功名”二字是也。
奈何“谪仙人”也是长在凡尘俗世里的,“齐家立业平天下”乃无数七尺男儿的梦想。
他自叹有一身才华无法报国,将不得志的幽怨深埋心底,只能”我辈此中惟饮酒“来排遣了。
于是他的人生状态,就像好友杜甫说的: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02初入长安,权贵的刁难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到达湖北安陆,因其文才得到了武朝宰相许圉师的赏识,做了许家的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男儿志在四方,和美的小日子并没能阻止李白求取功名以图报国之心。接下来几年,李白以安陆为根据地,多次出游。
曾经,他游历大江南北,欲展大鹏之志:
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
他两次前往长安,欲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期待仕途坦荡。
但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三十岁,初到长安,隐居终南山。
期间拜见不少王公贵族,其中包括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因为公主的别宫就在终南山。
李白希望凭自己的才华得到王公贵族的举荐,可惜事与愿违,没有结果。
而后李白入长安,,投靠贺知章,两人成为好友。
贺知章写了推荐信给主考官杨国忠。贪官杨国忠误以为贺知章收了李白贿赂,自己没捞到油水,恨恨地说:
“本场考试凡姓李的都不予录取。”
李白参加科考,第一个交了卷,文笔无人能比,却被杨国忠故意找茬。
因为字如其人,李白生性豪放,把马的四点写成了一横,杨国忠挑刺说“马无四足不能行”。李白不服气地回一句“牛羊独脚到今日”,杨国忠气急败坏,朱笔一批:
“做出这样的文章也要来参加科举,只能给我磨墨。”
副考官太监高力士,也在旁边帮腔:
“磨墨也不配,只能给我脱靴。”
就这样,李白的仕途因此受阻。
至此李白大失所望,只能怏怏回蜀。
在回蜀路上,他写下了《蜀道难》与《行路难》的著名诗篇,感叹仕途艰难险阻,犹如上青天一般的困难。
03唐明皇只是当他锦上添花的玩伴
此后几年,李白遍游天下名川,广结天下诗友。
期间不断作出佳作诗篇,名气大震,终于传到了天子唐玄宗的耳朵。
公元742年,也就是天宝元年,在玉真公主荐引下,唐玄宗终于宣他上朝。
李白应召入京,顿时踌躇满志,出发前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决心干一番事业来报答唐明皇的知遇之恩。
传说李白刚到长安,得到了唐玄宗隆重的礼遇:
“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白族叔李阳冰语)
刚一上朝,李白就以一篇《答蕃书》威镇朝野。
西域之地有个小国吐蕃国,写了一份《蕃书》派使者送到长安朝廷中。满朝文武皆不识蕃书何意。有人说李白可能识得,这才有了唐玄宗宣李白上朝的契机。
话说李白再入长安,还是每日喝酒作诗。
这日皇帝宣他上殿,他也喝得东倒西歪了。
唐玄宗看见李白酒醉如此样子,就命太监搬来竹榻放在殿中让他躺着,又命宫女去御厨房端来醒酒汤给他喝下。
片刻,李白渐渐清醒了,看了《蕃书》,大声用汉文朗读起来。
原来是吐蕃挑衅威吓唐王朝,要求割让疆域领土和有关城池。因为李白幼时随父居住西域,父亲来往于丝绸之路做生意,李白在旁耳濡目染,自然识得。
唐玄宗问李白可有应对之策,李白答应作《答蕃书》,但提出要求:
“我不脱掉脚上这双靴子是写不出来的,高力士高大人可否为我脱靴?杨国忠大人可否为我磨墨助兴?”
唐明皇就命令二人照做,作为皇上得宠的宦官高力士,依靠杨贵妃得势做宰相的杨国忠,此时也无可奈何,只有在大庭广众面前给李白脱靴磨墨。
李白虽报了当日之辱,但也更让这两人嫉恨他。
李白挥毫疾书,《答蕃书》一气哈成,书中驳斥了吐蕃的无理要求。
西域使者见识了唐朝竟有如此厉害之人 ,能受大唐皇上如此待遇,就向贺知章请教李白为何人。
贺知章故作神秘地说:这是上天派来协助大唐的“谪仙人”。
西域使者吓得赶紧回去了,很长时间不敢轻举妄动侵犯大唐,当然此是后话。
再说唐玄宗当即大喜,封李白为翰林院供奉。
唐玄宗甚是欣赏李白的才华,闲暇时就会唤上李白前来饮酒作诗取乐。
期间李白也写下了不少迤逦的赞溢诗篇,
一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逸兴大发,差李龟年前往传李白来作诗助兴。
此时李白已经在酒肆里喝了个半醉,被李龟年命人抬了过来,但酒醉人清醒 ,他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取笔写下了《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然而唐玄宗虽然给了李白官做,却没有真正给他实权。
说白了,唐玄宗只是博个爱才美名,让李白做一个锦上添花的玩伴。
这是李白经常醉酒郁郁不得欢的原因。
又因为李白生性耿直,轻易不肯折腰事权贵。朝堂上的那些得势的王公贵族,尤其像杨国忠与高力士,生怕他得宠,不断地向唐玄宗参奏李白恃才而傲。
皇帝的耳根子软,不久李白就被“赐金放还”,就是给了一大笔抚恤金解聘了李白。
李白在长安仅仅一年多就失意而归,这严重打击了他激昂的政治抱负,也让他看清仕途的黑暗与不易。
此后李白的诗转为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居多。
著名的《将进酒》,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更让世人见识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遁世求仙的浪漫主义风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而大梦初醒,又感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朝野终究是权力的发源地。李白却是不识人间烟火的“谪仙人”。
他高调做人,不事权贵的风格注定与官场格格不入。
被“赐金返还”后,李白又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旅途,只是“谪仙人”的心已留在了长安。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求取功名成为李白一生难去的梦,即使晚年遭流放夜郎,心中还为之向往: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