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吃金币
每个人的心中都活着一个梦想拯救公主的马里奥,哪块砖有隐藏蘑菇哪个洞里藏有金币地图都一清二楚。那么问题来了,你会打出蘑菇后懒得去吃么?
人生如戏(游戏的戏不是看戏的戏),我们依靠每天的经验阅历不断提升丰富自己,然而正如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所有的收获都需要辛勤耕耘,努力的撞开藏有「蘑菇」的「砖」。谁都想多吃几个蘑菇,自此后所向披靡无所不惧,但这里隐藏着一个常被忽略的关键行为——「吃蘑菇」。所有初次尝试的经历努力都只不过是个被你「打」出的「蘑菇」,唯有经过重复温习,才能真正吸收这个「蘑菇」,得到新技能,化为自身的力量,更好应对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
或许我们都是个聪明的玩家,但在殊途同归的生活中,更多的人似乎扮演的是打出蘑菇后重来不捡的傻瓜。
引入这个比方的用意:思维决定习惯。一旦有这种直观的思维存于脑海,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能多些摆脱懒惰的动力,毕竟「欲速且达」是人的天性。
艾宾浩斯的次优选择:24小时内重复一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用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不乏文章介绍针对遗忘曲线科学记忆学习的方法,笔者也曾尝试建立Excel图表,提示自己按时间节点背单词。且不说坚持下来有无成果,单从计划的复杂性和执行的难度,此种所谓科学的方法就让人望而生畏。
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次优选择,即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次优但是仍然让人满意的结果。对应的极端情况是不计成本耗用资源(时间,人力,金钱)以获得最佳结果。考虑到自己不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和执行力,因而尝试退而求其次,截取应用艾斯宾浩曲线记忆法的部分,在24小时内重复一遍记忆,效果颇佳。
「温故而知新」,没有复习这一环节,你只能看起来很努力,何其惋惜。24小时内回顾一遍,是经济成本最低、可执行性最高的方法。
在不同领域,复习这一行为可以有不同形式
▍工作:写经验总结
年底了,提到总结有有点拉仇恨的味道。虽然一百个不喜欢,但还是会默默做总结的举手,当然不是自愿,但即便是被迫的,也完成了对一段时间工作的回顾和反思,好处多多,难怪有组织的地方就有总结。
需要提一下的是,平日的工作记录很重要,因为你的记忆力再好,到了年底很难事无巨细都回想得到。无需像柳比歇夫一样毕生都在给自己的时间做记录,但日常工作的简要概述能帮你在写总结的时候有据可依。
至于做工作记录的时间因人而异,我的习惯是一天一页纸,上班第一件事标上日期和星期,记录当天所有的工作事宜,下班后再看一眼,完成的划掉,未完成的抄至明天。有种广为人知的做法叫晨间日记,早起,回顾前一天的种种,诸如身体、人脉、目标、小确幸等等,再对当天的工作做个计划。佐藤传有本书叫《晨间日记的奇迹》,详述了晨间日记的诸多好处,笔者再次不再赘述,抛砖引玉。
▍学习:康奈尔笔记法
一张图就可以说明:
上图的「概要区」就适合隔天填写。
▍阅读:书读两遍
第一遍读后,立马从头快速翻阅一遍,此种方法有以下好处:
- 保持初次阅读的连贯性。在有需要停下来做摘抄添感想的地方稍作标记,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再来完善便可。
- 便于搭建逻辑框架,加深印象。初次阅读仅看目录是很难把握到全书的行文脉络的,但短期内第二遍阅读就不同了,更容易在前后文建立逻辑联系。
- 无进度压力,更易激发想法。初次阅读有种完成全本的心态作祟,而且沉浸在作者的文字思维中,更多的是放空思绪理解吸收。而第二次阅读时,对于作者的观点已有一定了解,这时候更容易带入自己的思考,产生思维火花。
有种倒逼自己多看几遍的方法,就是承诺写篇读书笔记。笔者每次在做读书笔记时,几处总需要重新翻阅查证,或引用,或截插图,有时还能发现许多初次阅读没有注意的亮点,百试不爽。
▍生活:记日记
生活中的感悟经历,可以借助日记的方式梳理一遍,提笔或者敲键盘的同时,脑海会重新调动这一天的记忆,把深刻的人物提取出来,构成日记的素材,无形中就完成了对于一天生活的复习吸收过程。习惯纸质日记的话推荐一款名叫 LEUCHTTURM1917 5 YEARS MEMORY 的灯塔笔记本,喜欢它的文案:
And in the end, it's not the years in your life that count. It's the life in your years.
——Abraham Lincoln
电子日记 App 我一直用的是 Dayone ,一篇日记一张图,支持 Markdown ,蓝色的简约风格,有兴趣可以一试。
一次看到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种很有趣的做法,一并分享。
我的档案柜中有一个私人档案夹,标示着 「FTD」,意思是「Fool Things I Have Done」 ——愚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