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泰山,是中国古代帝王借祭祀天帝,来表彰自己“不朽功勋”的最崇高的仪式。封禅分为“封”和“禅”两部分:在泰山顶封土为壇,在泰山旁边的小山梁甫除地为墠。
泰山不用说了,大家比较熟悉。梁甫(父)山,别名映佛山,迎福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南麓,新泰市天宝镇后寺村北。下面是它的地形位置以及与泰山的位置关系图。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传文】,传文的公众号ID为:Chinachuanwen
三代以后(夏朝、商朝、周朝)的皇帝封禅据传是在泰山玉皇顶的“古登封台”,玉皇顶是泰山的主峰。玉皇庙的玉皇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玉皇庙始建年代已无法确知,是在明成化年间重新修建的。至少说明明朝以后的帝王曾在这个地方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
【资格】
在古代知识分子看来,封禅是需要资质的,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封禅。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改朝换代统一国家;二、帝王在位时候必须功勋卓著,造福万民;三、必须有祥瑞出现,这个条件就比较模糊,不好考证了。
【首次】
很多人认为第一个封禅的古代帝王是秦始皇,但在《管子•封禅篇》中记载的内容显示并非如此,“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管仲以字自称)所记者十有二焉……皆受命然后得封禅。”相传自上古伏羲氏到周朝七十二家封禅泰山的帝王中,较为著名的有炎帝、黄帝、颛顼、尧、舜、禹、汤、周成王等。
《史记·封禅书》有如下记录记录,原文大概意思是说:《尚书》说:舜在璇玑玉衡,以整齐七政。于是类祭于上帝,禋祭于六宗,望祭于山川,遍祭于群神。收取群后所持瑞玉,选择吉月吉日,会见四岳诸侯牧守,将所收瑞玉还给他们。当年二月,向东方巡察,到达岱宗。岱宗,就是泰山。焚烧柴薪为燎火,按次第望祭诸山川。
【古今】
在古人看来,封禅和封禅是有区别的,文中子说过:“封禅之费非古也,徒以誇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也就是说基本否定了三代以后的封禅行为。而程颐对文中子的说法十分赞赏。程子补充说,“此言极好。古者封禅,非谓夸治平,乃依本分祭天地,……如周颂告成功,乃是陈先王功德,非谓夸自己功德。”
【名单】
自秦至清,史籍上确切记载的到泰山封禅祭祀的皇帝共有12位。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汉武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 年)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至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先后10次
从这十二位皇帝的封禅记录来看,汉武帝刘彻和乾隆皇帝是比较迫切的希望天下万世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的。一个封禅8次,一个封禅10次,要在今天来看,是皇帝中的登山健将了。
【受阻】
历史上也有想封禅但是没能如愿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齐桓公和唐太宗李世民。
秦缪公九年,齐桓公称霸以后,在葵丘会盟诸侯,这时他就想封禅纪念一下。管仲劝他说,古代无怀氏、虙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幹、尧、舜、禹、汤、周成王他们封泰山,都是受天命封禅的。桓公因自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感到不服,认为自己和三代没什么区别。管仲看朴素的话不管用,就用比较玄的祥瑞来劝阻小白,这才使得齐桓公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容斋随笔·卷七》里记载了魏征进谏劝阻唐太宗前往泰山封禅的场面,魏征说,如今有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将要痊愈。此人瘦得皮包骨头,却想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肯定做不到。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止是十年的时间,陛下作为天下良医,百姓的疾苦虽然已经解除,但还不很富裕。要祭祀天地(向它)报告大功完成,我心里还是有疑虑。唐太宗接不住魏征的话,也搁置了封禅的打算。
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传文】,传文的公众号ID为:Chinachu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