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有感
O(∩_∩)O文/湖北黄石 黄初心O(∩_∩)O
有一次,我把一根圆木添加在篝火上,圆木上爬满了蚂蚁。当圆木开始烧起,蚂蚁成群涌动起来,各自奔命,在圆木末端的蚂蚁聚成团落入火中。
有几只蚂蚁逃出来,身体被烧得焦黑,不辩方向只知道乱逃。绝大部分蚂蚁都是先往暖和的火中爬,然后再掉头爬回末端,聚集在凉爽的地方。
我想:如果这是世界末日,眼前就有一个辉煌的机会当救世主,从火海里抽出圆木,扔到能够灭火的地方。
但我当时什么也没做,只是把一杯水泼在圆木上,好把杯子腾空后再盛威士忌酒,再加苏打水喝。我想我泼水在烈火中的圆木上,只是让蚂蚁又多了一层受蒸汽折磨的苦难。”
————美国作家海明威1929年《永别了,武器》^_^
海明威,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1951年写就蜚声世界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时年52岁。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一生是与命运激烈搏斗和疯狂冒险的一生。他笔下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一类硬汉形象。正如他自己一样,《老人与海》主人翁就是这类人的集中代表。
一战二战中海明威都热心上前线参与另类的战斗,不论是战地记者或是作为一名士兵,还是在1941年报名想成为美国间谍员,虽然没报考成功。战后和平了,他又跑去非洲打猎,天天跟狮子老虎为伍。一生受伤无数,脑震荡两次,手术台在他看来家常便饭。有一次更是从直升机掉下来,肝脏都摔得破碎了。晚年的海明威在伤痛的挣扎下心力交瘁,身体的病痛直接也影响到他文学的创作,想想自己年轻和壮年时候文思如泉涌,想想如今只能躺卧病床抵抗病魔,巨大的反差兴许让他无法接受。他只要一清醒就询问自己,这个如同行尸走肉的躯体还是自己的吗?自己还是曾经笔下那个果断勇猛永不服输的灵魂吗?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Idaho终于对自己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举起来手中的猎枪,扣动扳机,结束了自己不堪身体心灵双重重负的生命。哪怕就是死,他也是不屈与勇敢的。虽然身体消失于世,可是他的作品他的人文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不论是他本人还是作品中硬汉的形象都被誉为是美利坚民族精神的丰碑。
今天来探讨一下他早期的长篇作品《永别了武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一位美国青年亨利志愿参与一战救护任务,成为一名救助员,养伤期间认识了一位英国女护士凯瑟琳,两人相识相恋相知相守的故事。经历过战争洗礼后,看透战争本质后的二人一起逃离战争,故事结尾悲剧的是凯瑟琳因难产而死。作品通过战争与爱情两条主线揭露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摧残与毁灭,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心灵上的。为何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迟迟不参加,大约也有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影响吧!
如果小说仅仅写到这里,仍然显得表面与浅显。我觉得小说最厉害之处还在于最后一个故事的升华。也就是文章开始我引用海明威原著中的故事:一根爬满蚂蚁的木头被人扔进了篝火中,蚂蚁最后都不得不抱团落入烈火中化为灰烬。更为有趣的是人类随手把杯子的水倒入木头中,仅仅给蚂蚁增加一层水蒸气折磨之痛苦,对于拯救蚂蚁这件事毫无作用。因为人类不过是为了腾空杯子倒酒喝!这个故事可谓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希望最好的寓言故事啦,深刻隽永而意味深长,看着这个小故事常常有种看庄子讲寓言的幽默风趣予人思考的感觉。尽管海明威这个寓言故事为黑色幽默。
海明威给出的故事已经升华到思考宇宙人生,这就是一部优秀作品的高超境界啦!一个人的作品哪怕语言多么平实多么简练,但不影响它最后境界的升华!人类苦苦寻觅苦苦挣扎的一生,是否也是上帝或是“老天”手中酒杯下原木上的蚂蚁呢?只要我们不被投入烈火中,还算生命有保障,谁又知道下一刻你不是篝火中的蚂蚁呢?
战争是篝火,能把人类一切物质创造以及生命躯体还有精神追求都付之一炬完全毁灭。兴许正是经历过太多的烈火焚烧,那些爱的死去活来恨的咬牙切齿那些荣誉勋章那些醉生梦死于海明威来说都如浮云遮望眼都如浪花一朵朵。他的一生何处不是在烈火中永生难忘——儿时的拳击你来我往,战争中的记者生涯惊险刺激,文学中的硬汉坚毅果断文字朴实无华,森林中的狩猎追逐热烈,爱情中的刻骨铭心死生契阔……等到了生命中的最后,哪怕不能写作,每日被病痛折磨,也是一种同烈火搏斗的体现!就是最后那一声枪响过后,海明威仍然是不屈和勇敢的。我知道要是据中国人的思路,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自杀必是懦弱”。然而我要说,烈火中永生的例子海明威经历太多,一点身体和心理病痛绝不至于击垮海明威,寻找死后的激烈与永生大约才是他必死的原因吧!谁又知道死后是不是下一世的轮回或是另类的永生呢?
愿活着的人在每一次“烈火”中都能永生,愿死去的人都能在下一世或另类世界“永生”不灭,愿每一个人不悔过去不堕当下不畏将来。愿你寻找宇宙人生的初心,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烈火永生!O(∩_∩)O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