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这个题材一直是相对小众的,但在2012年央视横空出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成功地引起了全民的热烈反响,全国各地大小城市的各色小吃也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这几个字的品牌效应而大火,《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也在一片叫好声中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评价。
"舌尖"系列节目也成功催生了一系列以吃为主的大小节目的产生,印证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多么的蕴含智慧。不少观众在看了节目后千里迢迢远赴他乡,就只为了这一口美食的体验,中国人对食物永恒的热情在片中被表露无遗,也在现实生活中被印证着,可以说对美食的不懈追求,见证了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样一个极其贴合国人生活的题材,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在大家殷切的期盼中,第二季、第三季也都与大家见面了。但不尽如人意的是,第二季被诟病不如第一季质朴、真实,加入了太多故事和对事物的人为解读,脱离了"吃"这件事情本身带给人的满足和简单,过重的人文关怀让吃这件愉悦的事情平添了沉重感,甚至被戏称为"舌尖上的感动中国"。
第三季开播之后虽然在豆瓣上拿到了尚可的7.7分,却也马上就被批评的声音所覆盖,与之前的两季相比,这一季第一集中的"跑题"相当严重,虽然还叫《舌尖上的中国》,但却开始脱离了食物本身,也不再把重点放在菜品、食材上,反而开始关注起了承载食物的锅碗瓢盆和菜刀,单独拿出来看,这种思路可能确实没有问题,但在"舌尖"这个大招牌下,这样的思维方式明显打击了许多老观众的热情。
但从个人角度讲,毒君其实很喜欢第三季的第一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做菜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打铁技术,没有了适合泡菜的坛子,没有了做食物的特定环境,这些食物中所包含的情感也会不一样,吃过农村现搭土灶的酒席,就能感受到那种氛围下的婚礼和酒店中的不同,这些从器皿制作到食物最终入口的复杂流程中所蕴含的东西,实际上是凝结了千百年的文化。
从每一季的递进上其实不难看出,"舌尖"节目组犯了一个职业病,他们并不再像第一季的时候那么纯粹,已经从单纯讲述食物上升到了人文关怀的程度,但显然节目组暂时还没有体现出对食物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微妙联系,太直白的讲述方式带给观众的不是感动,而是莫名其妙,将人文关怀细腻的包含在食物中,让观众看了意犹未尽,正是第一季的成功之处。
这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你能打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