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巧”“滑”的问题吗?
疑心和狂傲:说说乾隆怎么搓磨权臣的
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者,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巩固自己的特权。官员结朋党是威胁到权力的重大隐患,深知这其中危害,时时关注。
而要治理这一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擒贼先擒王,作为乾隆时期的两大权臣,鄂尔泰和张廷玉,满汉两族代表。自然而然就吸引了两族官员围绕,自成阵营。鄂尔泰性格高傲,前期也受到很多敲打,但是他没赶上乾隆十三年的大变化,他在乾隆十年的时候去世,按照雍正遗召入太庙。
张廷玉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作为三朝元老一生没有犯过错,却在最后晚节不保。对于权臣来说,能够在身居高位后安全落地,衣锦还乡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张廷玉在最后没有安全落地,而是被踹下台,使劲摩擦了一番。
首先在他七十多岁时
大学士,三等伯爵因为编制《御制诗》被乾隆发现有错别字被罚
接着因为孝贤皇后的“泉台”二字,乾隆认为不够尊重,而又被罚
这些小错放在别人身上都是小事,但对于年老从来没犯过错的张来说,让他很是担忧,一生为官谨小慎微,从来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乾隆十三年,他七十七岁,请辞退休,本以为皇帝很容易就答应。
没想到乾隆很不高兴
你虽然年纪大了,思维没以前敏捷,思路也不清晰啦,干活也不行,但是你经验丰富还可以做个朝中顾问。
他说历史上配享太庙的官员必定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能够享受这种荣誉的人怎么可以只想着好的时候身居高位,不好的时候就回家享福呢?
人家诸葛亮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应该学学他。
最后张被说哭啦,使劲磕头。乾隆觉得这就像我在欺负他啦,你先回去吧。
但第二天,皇帝就把这段对话给写了出来并且展示给所有大臣看。
雍正认为张是个纯臣,但在乾隆眼里这人更多的是“巧”“滑”,看似什么都不要,只是都藏起来啦,这次想退休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的张只能妥协
之后隔了很久,乾隆见他确实老啦,说话颠三倒四,就叫过来谈话,张就很详细的描述了自己老的感受,皇帝动了恻隐之心,张乘机又提了要退休的的事情。
这次皇帝写了谕旨,大致就是说张确实是老了,精神行动大不如前,脸上也长满了老年斑,但是他从康熙开始就为大清服务,一共工作了近五十年,一个“去”字实在不忍说出口,要不要回老家还是看你自己的意思吧。
张见了很开心,以为皇帝同意了自己的退休请求,高兴的感谢了皇帝并说自己想在明年春天启程返回。
但是这旨意当中弯弯绕绕了一通,张没看出来皇帝想要什么,也没配合演戏
皇帝的意思是,我都夸了你一通,还不舍。那你也应该好好反馈,自己虽然老了,但是依旧要陪伴在皇上身边,直到死去。
然后皇上再施恩表示自己的大度仁慈说,你还是好好休息去吧!
这样来回来回一下,没想到张没接招,不开心!显的只有我不舍,你倒是想立马离开,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
本来这事到这也就算了,但是张很怕自己走了之后,跟自己作对的人撺掇皇帝免去自己配享太庙的资格。于是舔着一张老脸进宫面圣,请求皇帝给自己写一个保证。
皇帝又被气到了,先皇的意思我那个没照做,这件事情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你啦,就这么不放心叫我还要写个保证书,对我一点信任都没有。
但是皇帝还是写啦,写了之后皇帝又写了个谕旨下发,但里面写道;先皇给两位大臣配享太庙的荣誉,鄂尔泰身上至少有军功,你身上有什么,你做出过什么重大贡献?你说的出一件吗?充其量只是个大秘书。但是既然先皇认可你,我也不会刻薄这一点,虽然你啥也没有,但还是给你吧!
皇帝下了谕旨,原本张应该接到后自己去宫里谢恩,但是年纪大了,昨天又跟皇上聊了很久,第二天实在起不来,就让自己的大儿子替自己去。
这下又好啦,乾隆怒了,怎么着要求达到后人都不出现啦,配享太庙是先皇给的,跟我没关系是吧,根本没把我放眼里啊,于是要让他明天亲自来解释,军机处张的学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去给张报信。谕旨还没到,一大清早张就跪宫里去请罪了。
这下好,我谕旨还没发出去呢,你人就到啦,肯定有人泄密。我一直在抓朋党的事情,没想到就在我眼皮子底下搞这套,自己走了还留个眼线,去月留星呢在这。
事情发展到这就是,疑心病重又矫情,让人满脸是嘴也说不清,只能自请降罪。
但是皇帝好好数落了他一通之后,表示张这个没良心的辜负了我,但是我不跟他一样,还是保留之前的决定。不过收回了伯爵荣誉。
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落得个这么尴尬的点下场,收拾收拾准备回老家,没想到第二年三月东西都准备好要走了,大皇子去世,以前做过大皇子老师,葬礼肯定是要参加的,好不容易拜完初祭,去跟皇上说自己准备出发了,
皇上心情不好,正好撞枪口上,大皇子去世你只想着自己,一点没把皇家放在眼里,一点忠心都没有,还让你配享太庙,你配吗。皇上还拉了一张历史上配享太庙的名单,来,你自己看看历史上的这些人,你有资格吗?
这么被指着脸羞辱一番,张只能说自己啥也不是,皇上你取消这荣誉吧。
于是皇帝命令取消配享资格
事情闹到这一步,真是全天下都看了场好戏,谁都能说他啥成绩没有还想入太庙,心里只想着自己退休,这样的人也配?
为了配享,奋斗了一生,没想到最后也载在这上面。
灰溜溜的回家,当地官员一个都没出面迎接,只有自己家一个侄子来把他引回家。
在家郁郁寡欢,也不出门见人,没想到事情还没完。自己女婿为了点考试补贴,匿丧赶考被人举报,还发现这人是他举荐的。
你举报这种德行有亏的人,还跟他结亲,你怎么想的,在雍正年间你不敢这么干,在乾隆年间你就这么肆无忌惮,这不就是藐视我吗?
于是为了惩罚他收回了三代皇帝对他的赏赐,派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还授意挖地三尺,开箱砸锁,直接把家抄了。
这真的是结个亲家都是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好在一生严谨,没有搜到任何对乾隆不敬的文字字条。除了伏罪别无他选。
满朝官员也说这人与卑污小人结亲,犯如此大的错误,应该革职交刑部去。
但是皇帝又来一通你虽然如此负朕,但我还是大气一点,不革你的职来,收回所有赏赐作为惩罚也已足够。
反正啥话都让他说了,还能说啥呢,修炼一辈子臣术,落得这么个下场,人是彻底被打击到,整天坐在家一句话没有,五年后去世。
这就跟疑心病重的人,想起来就质问你,一句话没说对就要检查,然后还要说你做错这么多,但我大度,放过你。
倒打一耙,令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