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看电影追剧过程中觉得比较有哲理性的台词或者比较喜欢的画面截图下来,之前都是保存在图库里的,但是由于手机内存不够图库占的内存越来越大,所以我就把他们分享到抖音。这之前我关注的一个每天会分享诗集的博主,在她的评论区关注了一个男生,他经常会投稿一些短诗。
就在前两天他私信我说可以找我聊聊吗,我原以为他是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烦心事。结果加到联系方式之后,了解到,他只是觉得在他的生活中没有一个愿意沉下心来读书或者认真思考生活的朋友,还在看你觉得我可能会是那个朋友。我们就聊了很久,他自己在17岁的时候也写了两部诗集和一部短篇小说。我觉得他非常有才华,非常浪漫,忧郁。当天晚上一直在看他的作品。
同时在聊天中觉得他自己是没有安全感,敏感,多愁善感的类型。这种性格对于写作来讲是有利的一点,但正是因为这个性格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来自他人的伤害,不管这个伤害是有意或者无意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回复:
ツ 我是这样觉得的,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但是你可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保留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
ツ 贾平凹老师说的一句话:先过好日子,先做好人,然后再写诗。写诗,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也是诗化了。我是这样理解的。人进入到社会后总是要和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把他们也理想化诗化了,社会就是社会很残酷的,但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的小日子可以过得多姿多彩,闪闪发光。当认清这一点的时候,可能在社会上在外面就不会太容易受伤。
ツ 你不再是那个17岁的你了,但是你是阅历更加丰富,心智更加成熟的现在的你。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好。
人不能只看过去,要从现在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闪光,这样就算没有人肯定自己,你也会觉得自己是最美好的。
有谁能够回到过去呢 又有谁在几年的时间能够不成长不改变。
ツ我17岁的时候是一个阳光开朗,蹦蹦跳跳,有时候有点吵吵闹闹的女生。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也依旧觉得很美好,也有一群在一块很开心的朋友。
ツ大概也就是这种矛盾,衍生出很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才有那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
大家都会有这一个阶段,渴望被肯定,渴望能够找一个真正能懂自己的朋友。但其实呢,真正意义上也没有一个人,完全能够感同身受另外一个人。我们只是在以自己的阅历,来试图解读试图靠近另外一个人的生活
ツ如果拿现在和17岁的那时候相比的话。最爱走路蹦蹦跳跳的我,已经不能够在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慢悠悠的散步了。而17岁那时候,亲密无间,吵吵闹闹的那一群朋友大部分都已经疏远没有联系了。但和17岁那时候不同的是,我的心境不同了,我更能接受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变故,一切经历都会变成宝藏。
ツ 在生活中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时,我会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而不是直接就向亲朋好友求助。
对于一些发生的事情,我也会,抽出时间来审视出现问题,反思自己。
也没有之前那么浮躁了。更加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去发现记录当下的美好。
我的心境都是在生活的磨练下发生的变化。
《醉鬼的敬酒曲》
“敬,在秩序中,稍作改变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