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老骥伏枥,仍推出新作《影》,自然是无可避免的掀起一番社会讨论,目前能够引发各界热讨且有如此影响力的导演在大陆怕是超不过一个巴掌。武侠、权谋、中国画色彩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可想而知当我知道有一部糅合这所有元素的电影的时候,我是有多想一睹为快。
张艺谋一直是个完美主义者,这一性格特征表现在电影美学上为极简。这个极简包含了影片人物、故事及构图,如果针对《影》,那还要加上配乐。
影片人物的极简,体现在主要人物较少,所有人物关系基本门儿清。《影》主要人物为沛王、都督子虞和其“影子”境州及都督之妻小艾,影片剩余人物多半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制造影片矛盾冲突上,如影片中杨苍就是收付境州与境州人物性格转变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出场是为促使境州恢复,境州破,他身死,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关晓彤扮演的青萍长公主与吴磊饰演的杨平都是为丰富故事和抓住年轻人这部分电影流量而做的另一配角。
影片重心还是子虞与境州的替身与谋杀关系,境州与小艾的欲望与爱情追求,都督与沛王权力掣肘,影片中的小艾不同于以往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那般刚强,小艾被赋予更多是柔美、是欲望,也是境州力求谋生与反转夺位的一大动力。子虞、境州与沛王撑起了影片“权谋”与“谋生”的主题。
境州作为子虞的影子,助其收复境州后面临的必然是死亡。人之本性是求生,张艺谋这次一改《英雄》中的英雄视角,把主要人物立在“人”的视角下而不是“英雄”的视角下,人与英雄的区别就是后者大都有悲悯情怀及敢于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英雄是个体,人是广泛的整体,普遍特征就是:求生存。
影片中小艾问他为何不选择拒绝,他答:“为了你”,这又把爱情放到了比生存更高的角度上来了,求生存不应该去送死而是要活着,但为了小艾他愿去做这看似毫无胜算的决战。
欲望有一就有二,境州与小艾一夜温存后有了更高的欲望,更大的要求,与爱人在一起。在一起就得活着。所以接下来的整个剧情就是其先极力求生,杀杨苍,杀子虞,杀沛王,一步一步,他人死他才能活。但此时小艾还能接受他吗?
这时生存与想与爱人在一起的矛盾相冲突相碰撞,最后,还是活下去更重要,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明白活着才能有一切,否则其他都是妄谈,而且此时也出现与爱人在一起更大的诱惑——成为名正言顺的都督,或者一举成为沛王。所以整部电影即是境州的成长史,为生,为爱,为权。
沛王与都督即子虞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权力的你来我往,一个怕功高盖主意图杀其求安,一个想篡谋夺位意图一统天下。影片对其二人的刻画并不做重点,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关系,人物模本可查至历史三国。
故事的极简就是线索少,删繁就简,这与人物的极简是相互影响互为统一的。众所周知,张艺谋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是改编自文学作品,而电影的时长特征又要求对原著进行一定的改编。张艺谋的改编,也是出了名的“扭曲性二次创作”,多半是刨除大部分线索与次要人物,仅留关键的主人公和围绕主人公的主要情节故事。
以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为例,张艺谋根据其创作了转型之作《归来》,将主人公陆焉识的前半生进行删减,将风流倜傥的知识分子兼公子哥创作成了电影中为一般观众所认知的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这也就形成了一个与原著性格迥异的主人公,电影中的故事线索也仅围绕陆焉识入狱前和入狱后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也被人诟病“高而不落于实地”,指出对故事和情节的极简追求反而成了电影的一大弊端。
其实这与张艺谋摄影师出身的身份有莫大的干系,自他拍电影起,就一直将构图与色彩放在第一位,每一部作品都不断创造新的艺术表现新式,相对的,故事也就被放到了第二位。其实,当我们说国师故事讲的不好叙事能力差的时候,默念一句王家卫就好了。
其实总体来看本片的故事还是非常简单、三言两语就能讲完,人物性格刻画极为鲜明所以结局非常好猜,看电影猜结局是一大乐事,会让你有种本片大权在握的感觉,而诀窍就是挖掘和分析人物特点,张导的这部电影刻画人物方面极具戏剧特点,即夸张性。
这在他的其他影片中也有不少体现,如饱受诟病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巩俐饰演的王后与周润发饰演的王就极具夸张性,而此片也是戏剧的另一改编。说回本片故事的简单,这次国师似乎也在叙事上用了一点点功夫,一小时五十五分钟的电影将杀伐之争不紧不慢的推进,可惜之处就是动作场面较少。
讨论张艺谋的电影就离不开他的构图与色彩,这也是他一直追求并且力求创新的地方。《影》设定已经是水墨画为底色的电影,所以构图上自然也不会有过多繁饰,镜头集中在人物上,主道具为水墨的屏风和服装。
电影里的屏风分两大类:一类是狂草的毛笔字;一类是人物图。前者集中表现在子虞府与沛王宫里,后者据我观察应是出塞图,多是在沛王和他妹妹青萍演对手戏时给予场景补充,暗示青萍的命运。
水墨色的服装在沛国透露着一股文人雅士的味,与复杂的人物性格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反讽。而在境州的杨苍与杨平则是玄青盔甲,与人物阳气刚烈相符。这种服装上的造型思维也是张艺谋导演不断探索的一方面,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王与王后的金色宫服,《长城》里五颜六色的服化。另外,道具上的另一个极简表现为不使用种类繁多的兵器,集中在沛国的沛伞和杨苍的刀上,境州一役不采用人海战术,仅用较少的战士来推进境州破之快。
影片色彩黑白山水墨画首先的第一个优势就是气势上的通感,电影开场后那种泛着墨香的气息瞬间就能侵占你的感官,拔不开身抽不开腿,被牢牢的困在电影院的座位上不知道逃往何处,只好进入电影之中然后找个角落藏起来观战。电影一开头《影》的名字“影”字忽现然后,又消失,意蕴悠长。沛国朝堂上那气势夺人的草书,加重了朝堂之上的压迫感与厚重感。
其次就是再一次的向国际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国色彩,有消息称,今年《影》将会代表大陆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长片,影片选在9.30号上映似乎也在暗示着什么,表现出张艺谋这部电影要走向国际化的决心。
自上世纪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摘得国外电影节桂冠的作品后,新世纪的张国师选择商业化和现代化创作后不可逃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失去了国际影响力。上一部在美国制作的《长城》惹来的骂声一片也促使其要争一口气——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于是就有了《影》。中国画、毛笔字及琴瑟箫夹带着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影子”这一特殊角色组成了带有浓重中国文化底蕴的符号象征。
配乐是我爱此片的另一大特点,同样也做到了极简。电影整体只有一首曲子,张艺谋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喜欢那种全是配乐的电影,那基本就是剧情靠不住,所以我就是全片一个配乐,追求那种一个音出来有延长感,不是稍纵即逝的。”而电影实质也是如此,琴、瑟、箫足矣,靠古琴表现出的杀伐之气无疑更具有冲击力。
谈完电影本体之后,更想说电影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创新精神,这个创新主要表现在与叙事方式无关的任何事情和角度上。灯笼之于《大红灯笼高挂》,染坊之于《菊豆》,红高粱之于《红高粱》,竹林之于《十面埋伏》,菊花之于《满城尽带黄金甲》之于,旗袍之于《金陵十三钗》。而沛伞武器与中国画则之于《影》。这些独特的象征符号与设定如戏剧人物的重要性,如哈姆雷特之于《哈姆雷特》,娜拉之于《玩偶之家》。
张艺谋也讲“对于电影,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宽电影创作能力的广度。”而他也一直致力于此“我的每一部作品,一定要有新的东西出来。”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以宏观视角来看电影界一直致力于创新的有第五代导演中一直活跃的张艺谋和陈凯歌,还有香港的徐克,新一代的电影人侧重点还在于把故事讲好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被人诟病的一点是这些老牌导演在技术或者形式上的创新都不可避免的忽略了叙事,没有做到叙事上的尽善尽美,其实相较于力求科技与特效的创新而新作《四大天王》剧情实在目不忍视的徐克张艺谋已经是极好的了。
一直谈论的“张艺谋神话的破灭”无疑导演张艺谋向市场化低头的转变,时代与社会的进步要求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张艺谋如果一直沉迷于艺术电影那后期他也就没有资金进行新的艺术作品创作。一直保持艺术电影本性创作极难,低头似乎很简单,但要在其中达到平衡点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所以,对于这种形式创新,于公,应保护,于学术界,应客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