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繁华的和平时代,你也许无法想象,有那么一个角落,似乎曾经被遗忘过,他们整天的生活是那么的天真无邪。有这么一个地方,那是一个离县城八十八公里,离市区三百二十多公里,那里有很多少数民族,有着三十八个村庄,那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里。在那里不知道什么是电灯,什么是汽车,更别说电视、电话、电器。
由于交通不方便,给当地生活带来了不便,交通工具主要靠骡子和马队,过着以物换物的交易,离集市比较远,一年也去不了几次。文化水平比较低,基本上十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所以没有更长远的目光。生活如此艰苦,苦得你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你知道什么样的苦才是真的苦,没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苦。
公鸡打鸣是孩子们最好的闹钟,手电筒是最好的照明工具。公鸡打鸣了,孩子们你叫着我,我叫着他,分分起床,准备去学校上课,家里到学校有一定距离,要经过一座大山,山里很多坟墓,孩子们很是害怕,所以含上几个小伙伴是最好的办法,由于家离学校远得早点起床去上学,赶路的时候还得快步走,不然一定会迟到,那时候的孩子,迟到被罚的荣辱观很强,所以一定不能迟到。冬天的早上会在路上烧一堆野草取暖,然后再去上学。那时候吃个早点是个很奢侈的想法,两毛钱一个大包子,很少有人家吃得起。 几十个村的孩子在一所小学一起读书,才有两百多个学生,学校的教学条件还很差,没有一间像样的教室,很多教室的书桌是用竹子和木板架起来的,篱笆做墙、茅草做顶,最好的教室也只是这样。
几块木板拼凑在一起,刷点墨水上去,就可以当黑板用了,教师也十分欠缺,一个班级两个老师教所有课程,所以现在说你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还真是体育老师教的。
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能给人们带来无限乐趣,学校没有教学器材,课间活动时间,小朋友相互追逐打闹,有时上课都停不下来,还在继续吵闹,当然少不了责罚,那时候最严重的责罚就是挑大粪浇菜地。放学回家,还得做家务,因为父母都上地里干活去了,所以回家得煮饭,做菜,喂猪,这是最基本的家务活。那时候四年级才有晚自习,烧的是汽灯,有钱家的孩子,下课了打着手电筒回家,穷人家的孩子要么同路回去,要么摸黑回家,没自习课的孩子,在村里玩游戏,做迷藏、老鹰抓小鸡、跳四门、定、豹子老虎抬羊等等,很多很多好玩的小游戏,只要把规矩一说,人人遵规守纪,一玩就是大晚上。周末的时候上午相约去山里捡柴火,下午上山放猪、放牛,只要把猪、牛往山里一赶,就可以开始玩抓石子游戏了,放牛娃只是个称呼而已,因为年龄大小不一,有七八岁的,也有七八十岁的,勤劳的人放牛还不忘捡柴火。
生活虽然艰苦,但给人带来长寿,村里很多九十多岁的老人,依旧还在地里干活,没有城里人那么娇贵,身体素质很好,村里的人基本上不去医院看病,生病了去地里采点草药就可以治疗了,田间地头到处都是野菜,到处都是草药,所以那时候医生也没有,只有一个黑郎中,半路出家的那种,现在想想都是后怕啊,没学医切成了医生。国家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计划生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在这里一点感觉也没有,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还是三五个孩子,有的七八个十个。
地里的玉米长不出长长的棒子,田里的稻谷低不下头,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抓慌,没米下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什么呢?有人会说因为他们懒,整天好吃懒做,你们错了,他们勤勤恳恳,早出晚归,整天生活在田间地头,四季如此。有人又会说那为什么还这么穷呢?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偏远山区,交通不方便,种植、农耕,都是很古老的办法,没有农药化肥、没有转基因、没有交易平台,所以就算你家里有很好的水果、蔬菜,能吃的吃了,其他的都只能坏掉。
为了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村里组织人工修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经过一年的时间,村里终于通了第一条车路,这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一旦遇到雷雨天,路上到处会出现塌方、积水,基本上无法通车。只到一九九八年的时候,村里开始通电了,那时候人们终于知道什么是电灯,电器也慢慢的开始流入了农村。刚刚开始的时候,每户通电得交一百八十块钱,刚刚开始整个村只有三户愿意通电,因为多数人家没钱交,交不起这一百八十块钱,因为这一百八十块可以在农村生活很久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视也流入了,那时候人们很是好奇,根本不知道电视是什么概念 ,所以一到晚上,有电视的那一家,基本上都是来看电视的人,好几十人挤在一起看电视聊天,你根本就不知道电视里播的是啥玩意。
小学六年是村里最高的班级,一班最多有四五十人,升学考的时候,镇里只给三十个名额参加考试,也就是有二十个左右面临着小学必业,参加小学毕业考以后就不能读书了,或者可以继续留级读六年级,明年继续,也不是去镇里参加考试就可以读初中的,读初中也得看成绩,过了录取分数线才能去读初中,有时候一年能考上初中的也就那么三五个,所以很多同学基本上都是小学文化,甚至小学都没毕业。从家里到学校,没有交通工具,偶尔会遇到货车,就可以坐后面搭顺风车,有时候还得给两块钱,一般都会选择走路,因为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早餐,只有中餐晚餐,一周的生活费最多的时候也就十五块。有一次一个中学生放假了,他爸爸刚好在镇里,早上刚好从学校接儿子回家,在回去的时候,他爸爸发现他儿子走的路和其他同班走的路有分歧,他爸爸很奇怪,都是一个地方的,为什么走的不是同一条路呢?于是问儿子,为什么他们走那边,你要走这里呢,儿子说那条路上有卖包子的,走那边的是吃早点的,我没钱吃早点所以走这边,爸爸听了,鼻子阵阵酸楚,孩子我们也走那边吧,吃几个包子再回家。从学校到家里走路要四个小时左右,没到周末的时候,孩子们一大早就起来在宿舍大门口等着,只要开大门就可以马上回家了,有时候遇到很凶的宿管阿姨的时候会被一顿臭批,但是孩子们还是每周都如此,因为出门晚了,回家就没饭吃了,饭后还可以帮父母干点家务活,或者帮忙下地干活。在回家的路上,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到处是茂盛的参天大树,只有一条小道通过,传说这条道上经常出现打劫的劫匪,大家伙得结伴同行,要是肚子饿的话还可以摘野果充饥。周日的时候,一大早起来做饭吃,吃过饭后就开始准备东西,可以准备点家里自治咸菜,到了学校就可以开小灶了,准备好以后就开始回学校,到学校基本是下午四五点了,稍微休息几分钟就可以开始上晚自习了。
那时候初中生已经寥寥无几了,整个半山区也没几个。农村收入低,一年的收入基本够一年的开销,解决一年的温饱问题,根本没钱供孩子上学,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走出农村,到处借钱供孩子上学,有些选择供男孩上学不供女孩,种种选择都是处于无奈之举,你能说他们重男轻女吗?你能说他们做吃山空吗?都不能,这一切也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
慢慢的,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那时候的孩子们也慢慢长大了,有些走出了大山,有些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现在政策好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和过去比起来,现在的生活完全变了样,但是和其他地方比起来,整体水平还是很差,不是人民缺乏劳动力,而是缺乏一个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领路人。当今社会不缺领导,不缺乏能人,缺乏的是谋实事的人、无私奉献的人,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的口袋,想着自家的发展,又怎么会整体发展起来呢?官场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永远无法和官斗,官官相护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现在可好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