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河师大学习第二天,给我们上课的都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个才华横溢,在他们面前,我是一个仰望者。还记得去年也是寒冬季节,我被博士们的魅力折服,并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一眨眼一年过去了,我仍是仰望的姿态,并注定永远是一个仰望者,唯有通过自身努力去缩短差距。
上午是刘博士授课,标题是《理解学生心理,助力学生成长》。通过刘老师的讲解,结合自己一年来的学习输入,以下四点我感悟极为深刻。
一、学习闭环,所学别人或书本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大抵就以下三个步骤:1、通过外界学习(促进、锻炼思维的发展)输入,把信息转化为知识;2、思考所得的知识链接自己转变成自己的见解;3、通过写、表达等方式输出做到传承、利他。
二、刘老师提到了高考焦虑,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结果的未知性。我们既要增强对模糊(问题)的耐受性,同时还要让自己的目标清晰,确定要什么,去哪里,怎么做,怎么去,方向、方法、选择等都对了,有了把握,便少了焦虑,自然会得己所想,享受了过程,体验到了美好。
三、刘老师提到知识和思考是会发生碰撞的。求知过程必然离不开思考,而深思的最佳方法就是多问为什么?为什么做这件事?做之前怎么想的?我做了什么准备?我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挑战?是怎么克服的?做之后有什么收获和感受?这个收获还可以在什么事情上给你带来改变?最想对自己说的话是什么?等诸多问题,每日经过思考沉淀,定会快速助力自己成长。
四、我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因为我也需要被爱;容忍孩子们所犯的错误,因为我也经常犯错;我无法赶走孩子们内心的伤痛、恐惧、沮丧和失望,因此,我要尽量让孩子们免受伤害。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我们每个人都要具有这种同理心,推己及人,我们内心极度渴望自己的父母、孩子被善待,那么我们就要先善待别人的父母和孩子。古人云:“爱人者仁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一旦遇事待人不耐烦了,有所遗忘了,要多多警醒及时反思才是。
王老师是中原名师、河南省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校长、多所学校兼职教授等等,太多太多荣誉称号了,今天下午王老师讲课主题是《悟课标抓课堂,落实三有要求》。
王老师提到我们的学生在2050年恰恰就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所以我们一线老师身上肩负着重任,任重而道远。那我们为国家培育什么样的人呢?新时代义务教育时代育人的具体要求是:有理想(振兴中华的抱负),有本领(真才实学,关键能力),有担当(振兴中华的必备品格)。
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我作为其中一名执行者、实践者,今后必须研读课标、悟透课标,抓好课堂,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馆和宗教观。在上课过程中注重学理性、思想性、应用性的渗透。首先从研究全国各地中考题做起,命题方向,即是授课方向,同时还要结合思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