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者》D1 读而思 2017-10-20【Laura小晓】8.1/23
一天的等待之后,今天终于盼来了彭彭对《书语者》的带读。第一天的带读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培养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这个课题实在是太宏大了,想到这个它,忽然感到家里的儿童书都变得沉甸甸的。
作者米勒在序言中提出:教师首先要在意识上 “改变对阅读的认识和原有的思维模式,探讨阅读的本质。” 而在实践中,要放下考试技巧的功利心,在课堂上为阅读留白,与孩子讨论书,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而非考试技巧,使孩子成为真正的读者。
这使我想起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我阅读的影响。虽然我的小学时代并没有海量的书籍供我肆意阅读,但语文老师针对每篇课文给学生进行的阅读理解的训练,使我受益终身。
记得每篇新的课文开讲之前的前一天课堂上,老师都会给我们限定时间速度浏览全文,以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布置称为【预习十三步】的家庭作业(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画思维导图)让同学们完成。这个作业及其费脑费时,是我当时最痛恨的作业,一做就要做到很晚。但这个作业做下来,文章的主旨、结构、脉络、重点、写作特点... 就都跃然纸上了,让人很有成就感。但身为孩子的我还会忿忿地想:这样一来我自己对这篇文章都已经理解得如此透彻了,还需要老师上课讲什么!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常年的对文章的提纲挈领、概括、总结、剖析、重组、画导图的训练,大大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对密密麻麻的文字有了三维视感,不必再画导图就可以直接提取文章或者整本书的“骨架”,阅读效率和理解力都因此提高了。另外这种训练,让我在写作的时候,也同样养成了先写提纲的习惯。骨骼强硬了再充实血肉,使得而后写出的文章逻辑缜密紧扣主题,内容饱满又条理清晰。
所以很很感激小学语文老师不以提高考试分数为导向只以讲授考点为重点,而是坚持的极具自我个性的语文教学方法,培养了包括我在内的孩子们的较强的阅读能力。
但仅仅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并不足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孩子们更需要理解阅读在生活中的意义,才算是手握了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
作者米勒提及很多孩子不明白阅读在生活中的意义,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真是越思考越深遂,我也无法一言蔽之。但愿在后几天彭彭的带读下,以及今后越来越多的自我阅读与引导孩子阅读的活动中,悟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