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出身于封建落后的小乡村,靠着亡妻父母的钱去到外国留学,学会了一套自以为是和自视清高,却没有任何的真才实干。大肆痛批学位的无用之处,在双方父母的逼迫下,却抵抗不住媚俗,买了不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他是自以为清高地活在媚俗里。
有一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方鸿渐厌恶小城市里的女人们追求“摩登”,对城市里所谓的“新事物”处处鄙夷。
然而,作为一个拿丈人家钱要留洋的学生,当时被视为“海归精英”的他,有什么资格批判“摩登”。作为“海归”,吃完第一只螃蟹的人,去嘲讽后来的人模仿自己吃相难看,或是后来的螃蟹都不如自己那只鲜美,这一点实在让人不禁发笑。追求“摩登”是随波逐流,深陷其中还要自以为是地批判就不媚俗了吗?更何况,方鸿渐也并不是所谓“优秀留洋学生”。
其实,方鸿渐也许知道自己处于深深的矛盾之中。“记得那姓张的在美国人洋行里做买办,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他的确认识到了,他也认识到了自己无法逃脱和自拔,所以“摩登”的他更深地陷入了清高与媚俗的矛盾。
他一边用没有知识的大脑伪装自己是高人一等的精英,一边自以为认清了现实和矛盾给自己以安慰和救赎。
作为读者,看到这种矛盾,也只能承认,我们的确不能摆脱媚俗,在日常中,我们也常常在像方鸿渐一样,自欺欺人时努力地自我挣扎和自我救赎。
“因为我们中没有一个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摆脱媚俗,不管我们心中对它如何蔑视,媚俗总是人类境况组成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