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来源《普罗旺斯的夏天》中让·雷诺所饰的外祖父的一句台词,未成年的外孙女失恋,对方又是一个以贩卖毒品为生的典型渣男。身材魁梧的外祖父,常年在乡下培育橄榄树,那是融合亲情、事业、使命在一起的情感,本身就过于执拗的性格,在培育橄榄这件事情上得到了最好的土壤,执念油然而生。拙于言辞的外祖父,现身说法,安慰少女受到伤害不愿相信爱情的心。外祖父与外祖母的爱情并非一开始就如四十年后的今天一样羡煞众人,外祖母爱着外祖父的弟弟,弟弟突然离世,同时失去生命中最重要人的一对男女,为了纪念弟弟,走到一起。后来他们才意识到,他们是真的相爱了。爱情并非总是按常理出牌。然而真爱降临时,幸运儿无需扪心自问,自己与心动之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否就是爱情。想起几年前看电影《听说》时,影片结尾字幕,“梦想与爱情一样,不用说都能听的到”。指尖文字至此,惊觉这部影片是我当年学手语的种子。文字书写的过程中,不知哪一秒便牵引出一段回忆,生活的想象力比我们还丰富。
从来都不曾想过有一天我会去看《三国志》,打打杀杀似乎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可我除了盖世才华还想要杀伐决断的胆识与魄力呀,遇到了公子,公子安利了B站的一条视频,5分钟,一段三国往事,个个都是美女。maggie Q版的曹操,刘亦菲版的姜维,李若彤版的诸葛亮,张敏版的孙策,章子怡版的孙权,宁静版的刘备,还有很多。好想去看史书,历史具有诗意,是因为史书所记录的就是比我们想象力还丰富的人生往事。只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载入史册,光照千古。当眼界开始自觉追溯过去,从史实的细枝末节去探索,思考自己所在世界的开端,又沈醉于太空摄影的美景,喜欢浩瀚无涯的星云,又将眼光从向外的求索,拉回自己,看自己的内心,看自身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时间的思考,是什么样子呢?眼前只有模模糊糊的影像,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萌宝分享自己参加临终关怀的心得,提到葛老师的警句,表达不清楚,是因为自己的认识还不透彻。直戳要害。一直都幻想自己也可以书写灵动有生命感的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绝非随手写下的流水账。一方面因为自己文辞输入量匮乏,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对于想要表达之事的人认识不够透彻。所以指尖的文字总是含义模糊,语句破碎,不忍逐读。
极力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域界,不信命地摒弃自身资质平庸这个事实,或许也像萌弟弟一样,偏偏就是不信有所谓天赋的存在。可是自己知道,我相信天赋的存在,天赋与天道,是开天辟地之时,诞生的一母同胞,形影不离,没有天赋怎会觉察天道呢,吾侪所学关天意,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毕生所学或许可以接近天意多一点;但既然是天道,必定恩泽众生,是每一个拥有良知良能的普通人都能体察到的,只是深浅有异。
三年前,在王老师的课上,我选择了张晓风作为女性文学的代表 make a report。着眼点在她的散文。当时的我只是抓住散文与小说相比,语言更自由,且能更加真实的了解作家本人这一特点。小说是作者虚构而为。散文则是作家由现实所遇之人、之事直接引发对此人事的思考与感悟。我的汇报,老师说,尚浅。对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区别,我的认识还不够,但也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这几日,昔日未解决的问题又浮上心头,是因日前向刀刀倾诉心事而与她萌生约定,彼此交换所写文字。她写小说,我写散文。一段时间下来,似乎对该问题略有心得。小说家胜在打通时空界限的气魄,而散文家的心境则是勇于直面当下。二者皆由作家本人对世界的认知,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小说家以虚构的手法,极大的扩张了想象的界线,许多情节不一定是凭空而来,很可能是现实生活的嫁接与组合。小说家的力量似乎更强,欲造出一个他所体察到的世界,在虚构之中却让人看到真实世界。而散文恰恰相反,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只是文章的引子,好似冰山一角。读者远观冰山,确为肉眼亲见。但海面之下的冰山是读者无法想象的。散文由真实出发,却因作者脑海中思绪的跳跃而无法捕捉作者的真实意图。正因如此,天才小说家的故事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任凭读者揣测也不能想象一个更为接近的结局。但拙于此技的普通小说家,所设定的结局读者往往了然于胸。比之小说,在放弃故事情节的虚构的背景下,散文家似乎更比拼文辞表达是否更加精准与精彩。因为每一个人的情绪心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故而没有读者揣度后文的忧虑。如何借助文字表达最为真实的自己才是写好散文的关键。
幡然醒悟,为何自己如此钟情散文,因为在我眼中将“真”视为人性中最为可贵的品质。正所谓“不真不诚,不能动人”。真,乃联通情与理之枢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