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知识付费”一词出现,当时,我们觉得又时尚又新鲜,它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产物,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一种进步。
把知识付费比作一个门槛,那些节约自己时间成本,且认可创作者内容价值的人迈进来,成为用户,反之,就无法获取关于知识付费的内容。
就这样,付费成了人筛选人的工具,它帮助付出金钱成本的人高效筛选知识信息,它也刺激了更多的创作者创造优质的内容。
但是,知识付费会上瘾!
有个全职宝妈,她说,有了孩子之后,她不想因为孩子而放弃成长自己,所以,她跟随知识IP报名了很多感兴趣的知识付费课程,但后来她发现,平均到每个月为知识付费的支出已经超出了她所能承受的经济范围,而那些课程,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但没有经过刻意练习的,也就荒废了。
有时候,我在想,知识付费的确是在为自己投资,但大部分时候,可能是浪费钱。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认真地回忆了自己这些年为知识付费买的单。
2017年,我第一个知识付费,那是青年作家杨熹文的一个为期三天的微信课程(应该是三天课程),价值20元,现在我已经找不到那个课程所在的小程序了,也忘记了课程的内容。
我的第二次知识付费是通过公众号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的文章,订阅了一个价值199元的水彩画的课程,钱是花了,但老师的第一节课没能直击我的内心,最后弃听作罢。
然后,就是在得到APP上进行过的付费,我买过一年的会员,可以免费听书,也买了宁向东、万维钢、马徐俊、王煜全老师的课程,还有在账户上充的钱,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500元了。
在喜马拉雅APP上,买过《红楼梦》、《禅》的解读课程。
还有,就是在简书APP上购买了一个付费专栏和一篇付费文章。
写下这些我为知识付费买过的单,我意识到我已经为知识付费花了很多钱,但它们带给我的成长,似乎不那么尽人意。
到了2018年,知识付费满地都是,但我开始学会了理性对待。
有的时候,看到有关于知识付费的软文,我下意识去关注一下价格。现在,知识付费已经达到三位数了,多的是999元。但是,人家所能提供的服务的确很诱人,就比如写作训练营,人家能够提供大型自媒体平台的投稿直通车,对于普通的写作者,将文字变现,这是多么诱人的条件啊!
但是,回头想想,能够成功被约稿的是全部训练营的人吗,我看未必,只是那些佼佼者罢了。
可那些刺激人的兴奋点,是多少人渴望机会,为了个人成长,付出一些学费,有的人还是愿意且承担得起的,自会有人认为这是值得的人。
我突然想起梅拾璎梅姐姐,她在签约简书作者后,发文说自己不会做简书大课堂的老师,我当时非常敬佩她这一举动,因为在那个时候,成为简书签约作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如何将知识变现,而梅姐姐竟然拒绝了这个大好机会。我想如果梅姐姐开了写作营,一定有大票的追随者,因为她写的文章真的很美!
就在我自认为已经对知识付费冷静下来时,2019年的第五天,我订阅了付萌薇未来300天美好人生指南的专题,2019年的第六天,我又买下了大橘子的插画班课程。
我给自己的理由是:这是我离我梦想成为的人最近的机会,所以,我又为知识付费买下了两笔单!
知识付费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