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精英律师》因演员阵容强大、剧情跌宕起伏而赢得了不少粉丝,观众在欣赏律师唇枪舌战的职场生活时,也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关于教育的启示。
家庭关系·孩子成长
作为男一号罗槟的秘书,栗娜不仅貌美如花且冰雪聪明,将其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律所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称赞。栗娜母亲早已去世,栗娜孤身一人在外打拼,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了房子,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港湾。没想到一个自称栗娜父亲的名叫栗伟正的男人突然来纠缠她,要求栗娜履行赡养义务,供他安度晚年。
如果说栗伟正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就罢了。可是,他一出现就让栗娜想到了自己凄苦的童年经历:父母不和,充满家庭暴力。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在栗娜的记忆中,显然是感受不到父母之间的爱情,她从来没有享受过父亲的疼爱,看到的只有父亲对母亲的猜忌和打骂。每次母亲都是默默地流着泪,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后来父母离异,栗娜跟随母亲背井离乡,并且改了名字,才逐渐摆脱了生活的阴影。
一直以来,童年的阴影像毒蛇一样缠绕在栗娜的心头,挥之不去,要不然她一开始怎么会断然拒绝与栗伟正父女相认呢?甚至在栗娜眼中,栗伟正简直就是一个无赖,哪怕是一分一秒也不愿与他待在一起。后来,栗娜之所以愿意赡养这位名义上的父亲,只是出于道义和善念,而非父女亲情使然,不良家庭关系给栗娜造成的亲情鸿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填平的。
可见,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包括对家庭的认知、情感的体验、性格的养成以及对各种关系的建设与处理等多方面。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名言大家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确,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和谐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富有爱心、积极乐观的孩子;反之,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关爱,恶语相向,则会使孩子处于恐惧与烦恼之中,长此以往,这样的家庭关系将会成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绊脚石,给幼小的心灵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家长意志·孩子理想
在这部戏里,男二号何赛是一个非常喜感的人物,与罗槟的高冷形成了鲜明对比,二人斗“法”斗嘴也成为本剧的一大看点。何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律师,学识渊博,专业精通,连罗槟都由衷承认在处理某些领域的问题时,何赛比他更专业。只是何赛生不逢时,又与罗槟在同一个律所共事,因此,他的光芒常常会被罗槟掩盖,估计他心里也常会叹息“既生瑜,何生亮”吧!
何赛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导游,然而他父亲在法律界德高望重,培养了大批律政精英。父亲一厢情愿地希望何赛能子承父业,便专制地抹杀了何赛做导游的理想,让他走上了学习法学之路。因此,何赛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冷淡,甚至拒绝和别人提起父亲,更不想让别人误认为他依靠父亲的庇护才取得成功。其实父子情浓,只是二人的脾气都很倔强,不肯向对方示弱。
在一次听证会上,何赛终于克服了对父亲的畏惧之情,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父亲。他慷慨陈词,居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与何父相左的观点。何父当场脸色突变,他一定没想到,这个从来没有反抗过自己的儿子这次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反对他的观点。何父因生气而病重,临终前终于第一次当面夸赞何赛的优秀。而父亲去世后,何赛表面上没事似的去律所上班,说在他的家庭教育中,工作比生死还要重要,实际上内心压抑着巨大的悲伤和痛苦。这就是家长意志与孩子理想发生冲突的典型事例。
在生活中,家长意志与孩子理想相矛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取得一定成就的家长,更热衷于帮助孩子从小做好人生规划,小到什么时候学英语,报怎样的兴趣班,大到专业选择、立业成家等,都要符合家长的意愿。这样的家长培养孩子时通常带着成人的思维和价值观,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其实忽略了对孩子兴趣与理想的关注,压制了孩子自主发展的可能性。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条件限制,在求学或工作等经历中有诸多遗憾,便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一旦孩子的志向与家长意志不合拍,那就会一直处于挣扎之中,成长之路反而会走得异常辛苦。因此,家长们需要转变观念,多一点尊重信任,少一点包办代替,让孩子自主体验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家长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亲人·知情人
剧中还有一个情节,何赛的姐姐何璧在丈夫突然去世后,发现了几百万的借条,蹊跷的是却没有任何人前来讨债。扑朔迷离之中,何璧来找罗槟帮忙。罗槟问她为何不找自己的父亲或者弟弟,何璧解释说父亲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而弟弟易冲动,怕坏事儿。无独有偶,罗槟的姐姐罗琦被前夫的女友告上法庭,罗槟竟一点儿也不知情。
这两个情节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人们常常以为,在面临困境时,首先选择的应该是向亲近的人求助,比如说亲人,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亲人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会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何璧和罗琦在遇到难题时,为何都不去找自己的亲人,而求助于别人呢?我想,不想让自己亲近的人担心、操心,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去解决问题,应该是她们这么做的主要原因。
有时候,也正因为是亲人,在某些时候,反而不是第一个知情的人,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被尊重的需要处于心理需要的次高层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而在与亲人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亲人对自己的情况相对了解,如果将自己的困难和盘托出,就会感觉自己的无助,形象被弱化。而对于不够亲近的人,则不必在乎,因此也就不存在这种担心了。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给予相当的包容与鼓励,保护孩子的自尊,从而赢得充分的信任,有效地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如果这一次我们用批评训斥来给孩子增加压力,那么,下一次在碰到问题时,孩子就不会轻松地告诉我们,甚至会用撒谎、逃避等手段来隐瞒问题的存在。
《精英律师》虽已播放结束,但留给观众的思考还有很多。记得剧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司法制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同样,这也是教育的理念。愿每一位老师都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儿童立场,全身心地投入,成为教育队伍中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