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成功掀起了一股互联网创业热潮,给人一种如果不做互联网就没有未来的感觉。很快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打着互联网化的骗子公司:微信第三方,开发APP,代运营,运营培训等等。神话互联网的人都想着靠互联网发财,笔者有过三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今天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希望对大家外卖电商运营起到一点帮助。
引流篇:
从O2O大战中幸存下来的外卖平台还没来得及喘气就被投资人逼着盈利,漫长的董事会结束后,CEO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点燃一根烟望向窗外。卖广告吃相虽然不雅,但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方法,看看BAT就是靠广告赚得盆满钵满,负罪感就会减轻很多,所以外卖平台也果断做起了贩卖流量的生意。
在这里我想说互联网公司是靠信息不对称而存活下来,等有了足够的流量后又靠制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所以在我看来卖广告是一个不太优雅的赚钱方式,其弊端很明显,比如百度魏则西事件,淘宝假货……
各大平台的BD们会告诉各个商家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舍得砸钱投广告,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客户知道你,只要你产品足够好,回头客肯定少不了,前期投入但后期躺着赚钱。
挟用户以令小商贩,商家们不得不再将微薄收益的一部分拿出来跟着平台玩,大家心里都明白:谁不跟着玩谁出局!
对于新店而言,积极参加平台的各类活动:特价抢购,吃货节,发放各类优惠券……这样会使得自己的店铺得到充分的曝光,特价促销利于提升整体的转化率。
为了吸引各商家入驻,现在每一个平台都会有新店保护期,在开店的七天之内,平台免费提供前十的展位,并且有新店标识。此时要迎合开业的喜气,多发优惠信息,提升进店转化和付款转化,给客户和平台留个好印象。
在我看来新店获得新客户压根不是啥问题,互联网平台作为流量分发商,会越来越智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会让广告更对口,比如说麻辣烫商家能自动匹配爱吃辣的客户。
广告业趋于智能,实现点对点精准投放。所以,只要产品够给力,想让该区域的用户都知道,是毫无问题!虽然我吐槽第三方靠广告盈利不太雅,但如果产品得到用户喜欢,我觉得他们赚这个钱还是可以的,其次商家前期投入广告费也是值得的。
转化:
进店转化:五个新店出现在手机屏幕,你会选哪个?店名响亮一点的,logo识别度高一点的,优惠信息实在点的,产品照片有食欲的。
这要求外卖小店也要策划品牌,其次照片素材拍好一点,做引流活动用心一些。
支付转化:用户进来发现产品照片美观,产品介绍详细,选了自己喜欢的口味。此时他又担心是不是黑作坊,于是看了店铺介绍,干净整洁的厨房照片和工作人员的笑脸打动了他,再看看用户评价发现偶尔的差评商家也认真回复,并解决问题……没有夸张的满减优惠,没有天价的餐盒费,看到这儿顾客果断下单购买!
复购:
产品口味很不错,包装简约大方,送餐也及时,价格不贵,顾客肯定会二次购买,但仅仅靠产品说话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升复购,店长主动加了顾客微信,并友好沟通,及时提醒最新的优惠活动。
一天发一两个配图精美又人格化的照片。顾客没有反感,觉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外卖店长,每天看朋友圈相当于无形之中的广告,加深了品牌映像。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添加了400位微信好友,并且有100位深度互动,成了常客,电商平台的复购率很惊人,自然排名靠前。
吹牛结束:
以上纯属个人意淫,还待实操验证。随着时间的迁移,不同平台的规则玩法也千变万化,但是只需揪住其本质,即平台到底需要什么?
营销的本质是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饿了吗平台,这个平台到底要什么?要的是用户的浏览时长和下单转化。所以新店要想获得平台青睐,就必须提升转化,通过特价菜或者满减优惠促进前期的转化。
浏览时长换一个说法是:产品丰富,用户复购。商家们必须做出味道好,性价比高的产品。给用户足够的选择才能吸引再次光临,唯有复购才能持续赚钱。为了提升复购率有必要将顾客沉淀在一个平台,比如说微信,进行及时互动,针对老顾客推出活动。
那么食客需要什么?大学生,白领需要的是美味便捷不贵的饭菜。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一点都不过,人人都想着物美价廉。味道是餐饮的根本,价格如何降低,需要量化产品,提升生产效率,其次店铺选址廉价一些,这样就可做到不贵。
每一个平台的玩法都不一样,互联网规则变换无常,但只要有足够好的产品,再加上用心的营销,就肯定能生存下来,并且会活得很不错,我坚信营销是将好的产品让更多人知道,而非将垃圾产品推销给别人!
不早了,该睡了,休息好明天还要搬砖,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