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看一部电影,就像体验一遍别人的人生。
作为一名重度懒癌患者,周末既没有出去淋淋贵如油的春雨,也没有去山间大口大口地呼吸,而是窝在家里,看一部叫《小森林》的电影,就好像在剧中走过了春暖、夏晴、秋明、冬寒的四季,并且还隔着屏幕,都被剧中的各种美食所治愈。
《小森林》是由漫画改编的电影,被分为春、夏、秋、冬四篇。虽然已经是第三次重温了,但每次看还是能够感受到那种恬静和安宁。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市子离开城市后,回到东北地区的小村庄,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种生活。
这是一部很安静的电影,看这部电影就像是看一个女孩跟自己独处时的内心独白。电影也没什么跌宕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更多的是呈现市子回归到田园,便在田间耕种、除草、浇灌等的劳作细节。对于文弱的市子来说,本该是辛苦的体力活,但她却在
日复一复的耕种中发觉,这样与大地为伴,与自己为伴的生活也可以充满想象力。
空气太潮湿的时候,推开门看见远处的黛山都被云雾给淹没,那就张开双臂吧,想象自己长出了鳍,在100%湿度的空气中游个痛快。
田里的艾蒿,昨天才连根拔掉,今天又冒出了新芽,看着如此野蛮生长的杂草都不禁这样想:你们这些杂草呀,就像是绿地的侵略者,都要将田地、道路和人都覆盖了呀。
市子总是一人耕作,一人食。在她回到小村庄之前,她唯一的亲人,也就是她的妈妈,已经离开了这个生活节奏很缓慢的小村庄。对于市子来说,想念妈妈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复原她教过的美食。
尽管妈妈是个喜欢胡说八道,任性妄为,真话假话都混在一起说的人,但她煮的菜是真的用心的呀,以至于自己实践了好多次都煮不出她煮的那种味道。
夏季篇,初夏梅雨的天气使得屋内闷热潮湿,为了同霉菌作战,不得已还得生炉火来驱赶湿气,烘干房子。对于一枚什么时候都不忘做美食的吃货来说,高温和高湿非常利于面包的发酵,即便是没有温控智能的烤箱,也可以利用余温为200度的火炉烤个松软可口的面包。
对于回到乡下过起简单日子的市子来说,没有什么智能产品是生活必须的。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利于发酵,那就烤个大面包,酿两瓶酸米酒,放冰箱里冻两小时,收工回家后,喝上几口,便可消解半天的疲惫与干渴。
“每到夏季,山野里的胡颓子将树枝都压弯了腰,而落在地上的果实只能慢慢腐烂。当初拼命长大的果实,最后却只能归于尘土,实在令人悲伤,那就把它们都做成果酱吧。”
一篓子的果子,只做了三小瓶果酱。将果酱抹在面包上吃,味道浓郁,酸甜中又带几分苦涩,总体来说,味道还是不错的呢。以前妈妈就说,很多吃不完的果实都可以做成果酱抹着吃。以后,林间的许多野果子都可以捡回来做成果酱。
小时候,肚子饿得呱呱响,妈妈就会说是肚子里有只青蛙在叫。电影里,市子的妈妈也是那样骗她说是“胃里的青蛙”,以至于后来还经常把“井底之蛙”写成了“胃底之蛙”。
市子妈妈经常对她说一些谎话,所以长大后的市子,对于很多事情都比较怀疑,非要亲自去尝试。做菜也是一样,妈妈做过的菜,自己也都去做一遍,但总还是不如妈妈的好。也许妈妈在某些事情上也是很认真,不总是马虎的吧。
在夏季篇,五十多分钟的时长里,市子一共做了7道菜,而整部电影看下来估计都可以凑个小满汉全席了。电影始终是以市子做四季的美食来贯穿,这么安静的电影,却不特意熬制说教式的心灵鸡汤,也不特意渲染某种情绪或夸大某种感情,只是单纯的呈现市子从大自然中获取食材后,认真的对待每一餐饭,让单调的生活也变得更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