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非常喜欢学得到的各种课,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学习的乐趣:思维的转换与碰撞。
我记得我被吸引听《罗辑思维》是因为罗胖出的一道题:
假设你现在面对两个按钮:如果你按下第一个按钮,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如果按下第二个按钮,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当然还有一半机会就什么都没有。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在刷牙,我停下来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在我100万和1亿犹豫徘徊的时候,罗胖说:当然是选有50%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
但:我选第二个选择,不是自己拍,而且把这个机会卖个风险偏好高的人,1亿,一定会有人出高于100万的价格赌这50%的机会。
我当时想,天啊,聪明人都是这样赚钱的啊?这种第3思维,太赞了!我喜欢这种思维碰撞的感觉,喜欢这种思维转换。
于是,我开始学得到里的各种课程,商业思维、财务思维、金融思维、产品思维、经济学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他们让我发现多元思维的魅力。
最近在看一本书,超级好看《第三选择》,在学《老喻的人生算法课》和《刘润·洞察力30讲》,这些课每天都在刷新我的认知与思维,实在是太有趣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学来有什么用?
我的回答是:思维决定人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决定你的人生走向。有些改变,是潜移默化影响你的人生的,或许无声到你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它影响了你的一生。
你离成功,只差一个思维转换。
————————————————————
前几天,我在一个文案交流群里,看到了两个人的交流与对话,把我看的干着急。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老板在群里问,有没有人愿意来替我打理公众号,排版、运营,一周一次,长期合作。
老板发了他家的公众号,是一家设计公司,他表示自己都无法忍受以前文章的排版,没有看的欲望。
群里一个很活跃、据他说自己也给几家公司做运营的。他说:不只是排版,内容都没什么含金量。
老板说:那你来点含金量。
他说:我给别人日更文案都是200一篇。
老板说:只要达到我要求,钱不是问题,只要水平和钱对等。就你口号喊最响。
他说:口号都喊不起来,敢做么?你舍得花钱不?舍得花钱我给你粉丝。
老板说:舍得花,你给我一个具体方案。
他说:方案肯定是具体的,问题是你打算怎么增加粉丝和业务的问题。
看到这句话,我就开始着急了。这孩子,口号喊完,怎么反过来问老板怎么做了?
老板最后跟他说:你就直接告诉我,1、你打算怎么做;2、你会做什么;3、结果:我粉丝、业务都要。
他说:那你得告诉我,你公司的竞争核心力是什么啊?你家擅长什么啊?为什么你公众号没粉丝咧?缺什么啊?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打断了他们的聊天。
老板思维模型
这都是我学习了这两年才有的思维模式。有句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意思是说你身处的位置会限制你的思维模式。这会导致我们行为的局限。
作为一个员工,你考虑问题更多的是从员工角度出发,你却没有考虑老板的需求。而供与需,不对应,成效就往往是打折扣的。
像上面聊天中,老板的需求是什么?她表达的很明确,首先她是认可原先的文案的,只是觉得排版太糟糕,影响了阅读量。她希望找一个能替她重新排版,能让她的公众号得到更好推广的一个运营人。
那么,我们就该从老板的需求出发,首先我得会排版,去她的公众号找一篇历史文章重新排版交付,这就是你的作品与能力,是你最好的自我介绍,你的敲门砖。
要知道,你都没入老板的门,就跟老板谈公司定位、公司核心竞争力,会不会有点高估了自己是谁?
员工思维中往往有几个误区:
对于工资的定义。
他说:我给别人日更文案都是200一篇。
老板说:只要你有能力,钱不是问题。
看出差异了吗?员工会觉得,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办多少事。
你考虑清楚了吗?你的工资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你工资的多少。只有你能力达到了那个位置,才会拿到相对应的工资收入。
有的人,往往不愿意多付出一点。觉得,我收入就这么点,为什么我要干那么多的活?
你做着打杂的活,老板怎么给你发中层的钱呢?
只有你拿着打杂的钱,却做着中层的活,且把活干得妥妥的,老板才会给发你中层的钱。
有老板思维的员工,先证明自己的能力,再要求老板加薪。
2、你是解决问题,不是发现问题的。
老板为什么要招聘员工、付你工资?他希望你能替他节约时间、解决问题。
有些事,老板自己能做,但他没有精力做,他花钱买你的时间,图个省心。
有些事,老板自己不能做,他花钱买的是你的能力,希望你能给他解决问题。
如果请的员工,一不能解决问题,二还给他制造问题,还得花时间给员工解释公司竞争力、公司战略,我想不是这老板很闲,就是你拎不灵清。
那就群里的那人会说:你不告诉我产品特色,我怎么写文案呢?
对,这就是你——员工,需要解决的问题呀。
考察你的洞察力、感知力、搜索能力。
通过老板给你的资料,你去搜索同行间的资料,做对比,你站在这家公司的客户角度去想,如果我选择这家公司,我会看中这家公司的什么特色。这就是产品特色。
产品特色,不该是老板告诉你的,而是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发掘的。
3、第三选择——协同。
这是我最近看的这本书《第三选择》给我的新启发。
思维的转换,我们常理解为换位思考。不是我的角度,就是你的角度。不是对抗就是妥协,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协同。
用交流、提问、表达观点的方式,找到你我的协同,我们共同把这事办好,达到双赢。
怎么做?我记得脱不花分享过《怎么开展一项复杂工作》。
当你拿到一个项目,你不清楚项目的明确目标,你可以向老板提问吗?当然可以。但,不是提空泛的问题,而且问具体的细节问题。
你要有你自己的思路,你对此事要有自己的理解,用提问的方式,去确认你的理解是否正确,调整目标。而不是让老板告诉你,你应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
能否提出好问题,也是一种能力。
比如不要问老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你可以问,我们公司是擅长简约风格,还是欧式风格?
通过一个个选择性的具体的问题,来得到你想要的明确目标。
最后:
如果员工拥有了老板思维,你便自我提拔成了老板的合伙人。
思维模式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不同的行为模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多元思维的养成,需要我们有一颗开放的大脑、包容的心态,当别人提出不同建议的时候,不要有防御心态。
要知道,提出建议,不是攻击你,或许对方是真心的想要帮助你。
————————————————————
崔馨茹WX号:cuixin1314
崔馨茹公粽号:cuixinru_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