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神话框架里,贾宝玉是女娲补天留下的一块顽石。所谓‘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似乎预示了贾宝玉这个形象天然地将不合于他的时代,他的家族,他的命运。
宝玉是通灵宝玉,但是却在他的环境中成长为一块无用而可怜的顽石;他被称为“富贵闲人",所谓‘闲’无非是百无一用的意思。
宝玉拥有显赫的家世,受着贾府中众人的无限呵护,也一早被设定为去担负这个家族的末来。但是他却既不遵循那光耀门楣的仕途经济道路,也排斥家族强加于他的联姻。
下面来看看宝玉对于伦理、名教、生死大节的态度:
贾宝玉认为名教的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生死大节都是虚伪的是沽名钓誉之举、
☞"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死节、便只管胡闹起来、哪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只顾他邀名、猛拼一死,将来置君于何地?必是刀兵,方有死成:他只顾图汗马之功,猛拼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可知那些死的邞沽名钓誉、并不知君臣大义"对于文臣武将置一种否定态度。
宝玉描绘他期待中的死的理想境界:
"譬如我时传、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成大河、把我的尸首飘起来……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一飞灰还不好、有形有迹、还有知识一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了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告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
宝玉对于哀败的悲剧迹象是有洞察力的.
但这种洞察也绝不可能使他这样一颗无材补天的顽石变作励精图治的大儒俗物.
诗人气质的贾宝玉只感到所谓家国社会无外一张空虚的躯壳、伦理、名教、生死大节都是无依据的.没有什么值得为之去献身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是可告慰平生、如果有、那就是周围这几个少女的眷念和眼泪了。
宝玉的女性观
衔玉而生的宝玉,祖母史太君爱如珍宝、众人也以为必然大有作为.然而抓周之日,贾政将世上所有之物摆于宝玉面前、宝玉抓来的却全只有脂粉钗环、这真是一个极妙的宝玉的人生寓言、他对于女性的呵护和珍视、还有他那专好与姐妹们厮混、专爱吃人脸上胭脂的习癖都仿佛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贾宝玉的女性观.冷子兴当然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他以冷笑而近于嘲讽的口吻说给贾雨村听:
“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个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气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
贾宝玉的这种女性观、使他往往能深刻地体察到女性的情感:
晴雯撕扇,宝玉不但不恼、反而说"响的好听"、他纵容晴雯的任性妄为,也欣赏着晴雯的快意。
宝玉偶尔看到龄官画"蔷”字,不禁被龄官的痴情迷醉,只惦记着龄官淋在雨中、却丝亳不记得自己也是淋湿了的。
平儿挨打,他心中充满疼惜,殷勤地服侍、并且深以能服侍平儿为乐。
刘姥姥信口开河讲出一段雪中抽奖女儿的故事、结果外面传来马棚着火的消息、众人去关心救火事、独独宝玉只顾向刘姥姥仔细打听抽柴女儿的下落:"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
然而爱博而心劳、宝玉的敏感的心灵在他对女性的牵肠挂肚中变得无比烦恼。有一次他为了消除黛玉和湘云之间的冲突,结果却落得两头受骂。这时候宝玉身上那种虚无主义的感受就激发出来、他细想自己的处境:
"原为怕她二人生隙、故在中间调停、不料自己反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如前日所看南华经内、‘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句、因此越想越无趣。"(以下为心理活动)
他渐渐感悟到自己的存在才是一切苦恼之源。一个冷爱的人却要向着弃绝红尘的绝爱的道路行走。
宝玉所感受到的或者家族或者个体的残败使他生出不堪其苦的悲悯。
当他听到黛玉的葬花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知’.
"不觉痴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处,将来斯处斯国,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宝玉觉得眼前心中这一切实有的美好之物、终究都会到那无可寻觅之时、这是一种万万也无法承受的悲哀。后来当更大更多的悲剧接连发生在他面前一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自杀、晴雯被遣、抱恨夭折、司琪殉情、探春远嫁等等、宝玉所珍爱的女儿园花落人亡、他渐渐由色而悟空、生出遁世解脱之心。待到黛玉一朝逝去、宝玉心中再无对人间的任何留恋。
"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他带着决绝的态度走向他的原始,只留给世间一个背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材料来源: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