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漠之花》,是由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沙漠之花》改编,雪瑞•霍尔曼执导,莉亚•科贝徳、莎莉•霍金斯主演。
看了两遍,终于可以落笔写观影感受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华莉丝从索马里沙漠走出到成为世界顶级名模的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
“割礼”,曾经只是在一些文章中看到的不尽了然的字眼。今天看完《沙漠之花》,才知道它是多么残忍多么可怕,是对女人的摧残,是非洲部分女人的悲剧。
先说说华莉丝所受的那些苦。
影片从牧羊女华莉丝在非洲沙漠里接生了小羊羔开始,她给它取名“法图玛”(真主阿拉的女儿的名字)。这似乎预示着华莉丝的人生将会有新的开始。
果然,华莉丝的父亲接受了一个叫默罕默德的老叟的大笔礼金,要华莉丝做这个老叟的第四位妻子。华莉丝不愿意嫁给这个人,趁天黑逃走,投奔摩加迪沙的外婆家。
荒凉的沙漠,皲裂的大地,形单影只的小女孩,踉踉跄跄地奔逃着。夜晚,蜷缩着露宿荒野,双脚血肉模糊,饿极了吃树枝树叶……
终于看见公路,搭上顺风车。不料司机却企图强奸她,幸亏车上拉的是矿石,华莉丝摸起一块石头砸晕这个强奸犯。总算逃出魔爪,来到摩加迪沙外婆家。
外婆感动其奇迹般地穿越沙漠,收留了她,并送她去伦敦索马里大使馆做大使家的女佣。
索马里战乱,政府被推翻,大使馆大使撤回,华莉丝流落伦敦街头。此时,她只会一句英语“今天是你的幸运日。”
之后,遇上了一个叫玛丽莲的女孩,并设法得到她的帮助,有了栖身之所。为了转移玛丽莲的烦恼,她陪玛丽莲去舞会跳舞,偶遇纽约来的哈罗德•杰克逊,她对他一见钟情。攀谈中她告诉哈罗德,她的名字华莉丝是“沙漠之花”的意思。遗憾的是她还是胆怯了,最终逃离了哈罗德。
从玛丽莲身上,她知道女人不需要“被割”,对“割礼”有了新的认识,克服心理障碍,勇敢的去医院拆除缝合的伤口,去除了身体上的痛苦。
在快餐店打工有幸遇上了大名鼎鼎的摄影师特里•唐纳森,特里发现了华莉丝的美。
特里引领华莉丝走上T台,走向世界,成为名模,成为世界顶级名模。
当然,这期间华莉丝吃了很多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当她在T台上闪闪发光的时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成名后的华莉丝,并未被名声所累,她深受“割礼”之苦,并由此想到自己的千千万万女同胞,依然受此苦楚。在离开家二十年后,她公开了自己的经历。她说,她三岁时受了“割礼”,那一天,改变了她的人生。她受了那么多的苦,是想让更多的非洲女人不受这样的苦。
她回到索马里,为女童免受“割礼”残害奔走呼吁。在联合国向世界演讲:
她使非洲更多的女性处境改善,很多地方废除“割礼”,解救了广大妇女。”我的心里,由衷地佩服这朵百催不折的“沙漠之花”,就像外婆所说的“受那些苦一定是为了值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