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他们的“网红学生”。
在59岁的这一年,马上面临退休的他们却选择了更加人迹罕至的一条路。
也曾年轻,但是选择扎根乡村教育,四十年风雨不变。
也曾在黑夜沉思,但是放不下学校的这些孩子,一干就是一辈子。
但除了默默坚守和情怀,他们也选择了走出来,向外看,聚力为乡村孩子带来更多的光。他们是300多万乡村教师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老教师。
窑坡小学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五亩乡最为偏远的西淹塬上,是由周围西淹村、渔村、白羊村、窑坡村、干塬村五村合并而成一所寄宿制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五十五岁以上;面临着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体、音、美课程无专任教师,正常课程开设也难以开足、开齐等问题。
党来堂校长,今年59岁,是窑坡小学的校长兼音乐老师,已经执教40年。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看到第一张照片的课堂情景如此不同:
一个键盘、一个鼠标,一个一体机;
一个摄像头的一角;
一个写着“快乐音乐会”的黑板;
一位热情洋溢的老教师;
这是窑坡小学常态化的“双师”教学场景。乡村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的老师,难以开齐开足?苦苦寻觅却因资源不足而毫无办法?窑坡小学的课堂里,党来堂校长和窑坡小学的老师们通过互联网链接在互加网络公益课堂里就为孩子们带来了专业的老师、专业的课程,“自信、阳光、勇敢、大方、好奇、积极、爱笑......这是马耳岩小学的学生们给我们的感觉,他们丝毫也不像是大山中的孩子”。
“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作为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最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山大沟深,各级各类学校分布在山间河岔之中,马耳岩小学就是位于大山怀抱之中的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该校距离镇区7公里,距离县城60公里,现有6个教师。其中,年近六旬的张永老师,因为热衷于网络教学,而被同行誉为“网红教师”。
张永老师一直希望能够为孩子们开启开足课程,59岁这一年,年近退休他实现了这个心愿。如果你仔细看上面的照片,会发现场景是如此地相似,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将大山之外丰富优质的资源带到了大山的课堂中,而我们的乡村老师也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能量。2017秋季学期,马耳岩小学在校长和全校老师的努力下,将11门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的课程都纳入到了学校的常态教学课表中,从清晨的彩虹花晨读,到上午的易乐多美国外教英语,中午的三门峡快乐手工、四川微笑音乐、故事田酷思熊阅读,到下午的生命教育、上海夏加儿美术、佰特阿福童财商、北京鲨鱼公园儿童科学,网秦少年派网络素养、翗翗韵律舞蹈,一张“马耳岩小学2017-2018学年度课程表”,让马耳岩小学的孩子们接触到了大山之外的优质课程,让我们在每一节网络课程中都可以看到马耳岩小学孩子们阳光自信的笑脸。
马耳岩小学的学生,已经是网络课堂里的“小网红”啦,网络课堂里每天每门课数百个班级的孩子,都是马耳岩小学孩子们的同学,都认识经常积极举手的马耳岩学生,而他们的心早就跨越了大山大河启航看世界。
相关链接:一根网线沟通无限,牵手沪江快乐共享
互联网是专属于年轻人的新名词吗?互联网+教育乡村学校难以开展吗?越过外界以为的重重困难和阻碍,两位年近六旬的乡村老师,他们的探索与尝试,为村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他们是全国乡村教师的标杆,是真正的“网红教师”。
这样走在了互联网教育最前端的老教师其实并不少,而更多年龄的乡村老师的探索与前行,让更多的乡村课堂里,这样的教学场景每天都在进行。
“在互加计划的平台上,不管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还是59岁高龄的老教师,都能在直播教学中做助教,让学生跟着城里最优秀的教师学习音乐、美术、英语、自然等课程。” 通过互联网和经过相关互联网培训,不仅为乡村教师带来技术上的提升,还激活了他们内在的活力,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火种,去影响更多的孩子。
互加计划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让轻量级、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成为可能,推动教育公益进入2.0时代。过去一年,互加计划已经连接起全国近30个省份的上千所中小学,举办超过上万次直播课程与活动,受益老师超过3万名,影响50多万学生。“双师教学”、“网师课堂”等模式大规模地渗透到了乡村学校当中,不仅涌现出一大批“网红名师”,更帮助各地学校将自己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相互链接。
在互加美丽网络公益课堂中,越来越多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在创造着这样的美丽故事,这是一场从全国各地乡村学校开始教育扶贫底部攻坚的美丽故事——
……
互联网+助力优质教育均衡,这么多的优质课程通过互联网低成本、高效能地在偏远的乡村学校落地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来,令人惊喜。学生的老师不再只是课堂中的老师,而是全国最优秀的老师,他们的同学亦来自全国各地,彼此共同成长、学习;村小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也更加专业、高效、有成果,另一方面同样为教师带来了更多陪伴与成长。
成为学生的陪伴者,而非教授者;
成为点灯人和火种,而非蜡烛;
成为拥抱变化的老师,带着学生踮起脚尖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