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固然有害,一知半解的盲从也常误事。
1
一次我在餐馆看到一个两岁多的男孩饶有兴致的抓着椅子抬起落下,发出“哐当”不停的撞击声。对于旁人的纷纷侧目,这位妈妈在些许的尴尬后,依然任由孩子如此。几分钟后,一个服务员过来礼貌制止。她却解释说:“孩子成长需要自由探索的机会,我家宝宝不过是觉得新奇,一会玩累了自然就停了。” 这理由让人瞠目结舌。
认识到孩子成长需要自由,可见这位妈妈有一定的育儿理念。但是与“自由”并行的“界限”哪去了?设想,如果没有任何界限、任由孩子为所欲为,那么几年后,十几年后,孩子会变成怎样?
自由是界限范围内的自由。孩子在餐馆吃饭,他可以有选择自己食物的自由,却没有打扰别人的权力。
2
雪儿一岁前,雪儿妈妈每次给她喂奶粉,都要按照育儿资料上的参考标准定量喂养。当雪儿喝饱吐出奶嘴时,雪儿妈妈依然坚持往雪儿嘴里挤奶,以保证达到“足够”的喂奶量。后来雪儿一看到妈妈拿奶瓶就条件反射似得闭紧双唇,一直摇头拒绝喝奶。
因为雪儿妈妈忽略孩子个体差异,对参考经验不加分析的套搬套用,导致了不恰当的喂养。
成人的食量各有差异,孩子亦是如此。用心摸索自己孩子的饮食规律才是王道。
3
近几年,万圣节在国内逐渐流行起来,孩子的参与比例遥遥领先。对于这样一个和妖魔鬼怪相关的洋节日,可能我们并不太感兴趣,但出于让孩子增长体验、多参加集体活动的初衷,家长们还是努力不缺席。化妆间里,大人忙的厉害却不见得开心,而有些孩子却真真被玩坏了,他们云里雾里,表情冷漠,有些还因为不配合家长的着装打扮被骂的神情沮丧。如果孩子乐在其中,多参加些活动固然是好事。但是当活动演变成一场家长强迫,孩子反抗的冷场局面,那我们就需要反思一下,努力是否用错了地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个性和兴趣爱好,多和孩子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4
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更坚强,有一些父母总会忍住想要伸出的援手,冷冷说一句“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这点事算什么,真没出息”。
坚强从来都不是因为苦难,而是因为苦难中他人给予的支持和温暖。
孩子摔倒时,可能妈妈一句关怀的问候,便弱化了肉体的疼痛;孩子上台前,可能你一个温暖而鼓舞的眼神就能给足他安全感。
对育儿方式断章取义,秉承“挫折”教育,缺少“爱”为后盾,才导致孩子面对挫折时难以抵抗。 挫折是雨露,爱是阳光,两者兼行,孩子才能茁长成长。
养育孩子的路上,没有一个可以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做父母也不是熟悉下别人的经验这么简单。脱离实际,做一个生硬的践习者难免会步入歧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天使,育儿终究还是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