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写在前面-为什么会有这篇博客
主要目的有以下三点:
0.1、在打电话的这个系列博客里增加一个实例
之前的系列博客的内容主要是故事和理论,里面提到了一些别的小伙伴的文字输出。心动不如行动,我就按照方法论夜来做一次输出,也给小伙伴继续展示打电话这件事情该怎么做,有哪些好处。以后会有更多的输出内容。
0.2、响应山神的号召
山神明确要求我写输出的内容(就好像我给别的小伙伴电话之后会做的一件事情一样),因为山神帮我解决了好多问题,而且自己也的确需要这样的输出,愉快的答应了。
0.3、我的打电话计划里的一部分
因为自己电话打得越多,越感觉到输出的必要性。就好像你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像“沙子”一样划过自己的手边,要抓住这些内容,不然就都流走了。
1、和山神的沟通情况
近期和山神有过两次集中的沟通(本次博客的内容输出都是这两次的沟通内容)。一次是助教沟通计划的电话沟通,聊了1小时,因为山神要去接孩子中断,第二次是因为本周的周回顾和周计划出现了问题,所以直接电话沟通,山神也是因为要接孩子中断。山神是多么敬业的好爸爸!
1.1、第一次沟通的准备情况和过程简述
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列出了沟通的提纲。其实沟通的过程基本上是我在不停的提问,山神不停的解答。其中对山神有启发的主要是麦客的使用那部分,我会在后面详细的描述(送给山神的礼物)。
1.2、第二次沟通的准备情况和过程简述
第二次沟通来的非常突然,自己在做了周回顾和周计划(第34周回顾以及35周的计划)之后,感觉非常的焦虑,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所以给山神电话,他在开车,不是很方便,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微信抛给了他。
很快山神给我回复:
1、上周没完成必须找到原因
2、适当调整
3、修改相关的项目名称
感觉到山神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很深刻的思考的,所以就电话和他聊了一下关于周计划的问题。话题最后从周计划的制作到了项目分解再到项目分解的流程化,然后还有讲到了别的小伙伴的状态、个人管理系统的崩溃的理解、关于读书的感受交流等等。话题逐渐的发散开。感受非常的多。
2、交流的内容沉淀
2.1、关于周计划的思考
2.1.1、问题:周计划中列出的条目到底是什么
我的困惑是:这个条目内容是一个复杂任务呢,还是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呢?
山神的答复让我眼前一亮,下图中我的条目既有“自我要求”,又有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还有复杂任务。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不及格的周计划。
所以答案就是:周计划的条目是什么都可以,或者说其实不重要。我更新了一下认知,就是说周计划的条目具体是什么,要根据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来描述。比如说第一条:按时完成作业,其实这是一个自我要求,不能算是目标或者复杂任务。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作业的确没有明确的发布出来,怎么办呢,只能先这么写着。所以,我下面要做的事情,其实是首先了解本周的作业到底有哪些,然后把这个“伪目标”的内容做分解,一直到可以执行的地步。再比如最后一条:整理浏览器的网络书签。其实自己心里是清楚的,这件事情是不能在一周内做完的,那就需要对这个“伪目标”进行调整,调整为自己认为可以在本周内做完的事情就可以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到可以执行的层面。
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对于“目标”说明的关键指标,这个目标算不算完成,其实就看Doit里这个目标分解出来的任务有没有被全部执行。
也就是说,对于目标的设定一系列的事情里,最关键还是在于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分解”。分解做到位了,对于目标的执行才真正的有保障,下次在回顾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1.2、讨论:如何进行分解
在关于分解的问题上,是山神让我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强大之处,更重要的是在周计划的制定中,要突出的做好分解这件事情的意识。(上文已经提到了这一点)
2.1.2.1、关于分解到什么程度
关于分解,我会写一篇(也有可能是一系列)的博客来说明这件事情。在这里就针对程度的问题做一个简单说明,山神给了我下面的图片截图:(大家可能看不清楚,其实不用看清楚,主要是为了理解一下意境)这是他做了周计划分解之后,一周的任务分解出来的一部分,一共有200多条任务。一般来说一周也就是20多件事情,也就是说平均一件事情就可以有将近10个步骤,粒度到什么样呢,我认为主观的描述是:拿到这一条任务就可以丝毫不用思考,立刻执行。而分解这件事情,在做完周计划后,一定要立刻分解到系统里去,不然很容易拖延,并且影响下一周的正常效率。
2.1.2.2、关于分解的工具
一次周计划能分解出二百多条简单的任务,用一些工具还是能提高效率的,上图中的Excel模板就是很好的方法,将doit快捷录入中常用的快捷方式做成公式,最后将汇总的任务通过网页版的doit批量添加功能一次性的加入到doit里,非常非常的方便。强烈建议大家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分解。
2.1.3、讨论:关于分解后流程化
下图是山神给我的一张图片,举了一个他的分解案例。因为读书和分享是山神非常常做的一件事情,所以他把这些类似的常做的事情流程化了。(关于流程化,永澄在掌控每一天里也讲过)
图片里的内容是针对《专注》这一本书的,也可以换成任何一本其他的书,如果有改动,也都是微调。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
下面的两幅图是山神分享的关于文章的知识沉淀中的思考和具体的落地办法,说实话,我还没理解上去,先放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山神的厉害!
2.1.4、问题:项目太多怎么办?
问题:我的项目太多,除了本周和下周的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也放在了这里,感觉压力立刻就上来了。经过控制,我的项目数量常规都在50条左右。
解决办法:部分项目可以做成简单任务放在“将来也许清单”里,同时附上“标签”,方便以后加入转化成自己的项目。
扩展的应用方式:“将来也许”清单中,利用标签做成很多子清单。这个方式真的是非常的巧妙,既减少了项目清单中的数量,在自己以后找项目的时候又不会产生太大的压力。合理的利用了“标签”属性。
这里想提到的一点就是永澄在《掌控每一天》里讲到的都是通用的方法论,我们可以在通用的方法论之上,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使用方式。只要是不违背原则,并且合适自己的使用场景,能提高效率的,就是好办法。
2.1.5、关于周计划每日的跟进
问题:周计划的内容在每天执行的时候如何跟进。因为周计划的内容分解后导入到doit里,我在执行日计划和日回顾的时候只会通过周计划中的项目来查看,但是只有快到周六的时候查看周计划才发现有一些内容漏掉了没有完成。
解决办法:山神就把这张图默默的发过来。他有时间的时候就会看一眼这个图片。关于这一点,自己还需要继续实践和理解,还没有理解的很透彻。
2.1.6、关于情境的使用
关于情境的使用,之前已经写了一篇博客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还不是特别的突出,所以山神继续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他的使用方式和“批处理”的概念。关于情境的理解目前已经达成一致,至于具体的使用方式,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实践。
2.2、关于读书:3小时读完一本书,是真的么?
山神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他就是可以3小时读完一本书。对于山神的淡定回答,我惊呆了。自己偶尔能花3小时非常集中的高效时间看一些比较简单的书。
我的反思:读书为什么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是自己的效率的问题还是阅读的方式问题?原子哥来北京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小伙伴们,大家的思路很有启发:读书的时间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针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读。而山神基于大量积累的读书方式对其他人来说并不一定适用。
在剑飞来北京的时候,我再次抛出了这个问题,剑飞大神的回答也是惊人的类似:3小时。
下一步行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率。另外,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自己已经读过一次,但是没有读完读透),特别是针对主题阅读和检视阅读等不同的读书技法,我还需要进一步的掌握。
2.3、个人管理系统的崩溃
在和山神的沟通中,我们聊到了“系统崩溃”的这个话题,其他小伙伴经常会提到“系统崩溃”。但实际上,系统是没有那么容易“崩溃”的。或者说,其实就不存在系统崩溃的说法。
行动管理系统是无法崩溃的
因为无论你的行动管理是如何进行的,每天的24小时不紧不慢的度过,所以你必然会去做点什么来度过这段时间。如果你觉得你的行动管理系统崩溃了,其实是“没有做日计划”或者说计划和执行的内容不相符。导致了自己的情绪的焦虑。在情绪上有了一种“崩溃”的感觉。而实际上,你一天虽然没有按照日计划执行,你也度过了这一天,也是做了事情的,就不存在所谓的“崩溃”,除非你能让时间停止流动。
目标管理系统其实在于选择的目标是否合适
刚才说到了日计划,那为什么没有按照日计划来执行呢,原因往往不在执行上,而在于计划上。一个是计划的选择出了问题,没有考虑到合适的场景,或者是选择了太多的内容。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做计划的方法论有问题。那就调整做计划的方法就好了。
知识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方法论
刚才说到了“方法论”,在知识管理里就更加明显。其实知识管理就两部分内容,关于知识沉淀在哪里,这是存储的部分。只要你选择存储的位置,一般来说东西都会存在那里,不增不减。另一部分就是“方法论”如何对知识的内容进行沉淀。而方法论要落地,还是要到“行动管理”来“执行”。所以说,知识管理的关键就是找到知识沉淀的办法。所以这个办法如果不合适,就会出现混乱,那就调整方法论。其实和“崩溃”也没有多大关系。
综上所述,崩溃的关键点在于方法不对,无法执行。解决办法其实就是调整方法。
2.4、麦客人脉管理系统
这部分是山神最感兴趣的内容,所以作为礼物送给山神。虽然该系统还没有打通,可以在这里从整体上描述一下思路。
关于社交的信息,往往我们在沉淀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好多人,感觉放在通讯里又很少联系,不放在这里又觉得删掉可惜。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大量传统的社交方式里没有的关系。我们把这些统统叫做“弱关系”的连接。大量的弱关系的连接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了问题。
我的处理办法是:利用“麦客”这个工具来对所有的关系进行沉淀。
麦客是什么
麦客是一个轻量级的面向互联网的CRM产品。用企业级的产品来做个人的社交管理,绰绰有余了。但是麦客目前的产品还有一些“硬伤”,据我了解将在今年内有新的版本,可以拭目以待。
首先,所有的社交的信息都会存储到麦客,这里成为一个基础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会根据不同的人的特质做一些基本的记录。
其次,解决数据来源的问题,通过微信或者其他方式得到的信息,要通过别人或者自己录入到麦客中,保证这里是最全面的信息内容。
再次,解决数据清理的问题。麦客中可以通过标签、分组等方式对信息进行整理,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组合。
最后,数据的使用,目前我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麦客来查找相关信息。通讯录里仅仅存放最常用的联系人信息。剩下的所有信息全部来自麦客表单。另外,再也不用担心所谓的通讯录备份的问题了。因为通讯录的信息仅仅是麦客表单里到导出的一张数据表而已。
下一步行动
特别想和山神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这里简单罗列一下:
1、你的知识沉淀是怎么做的,如何形成这样的意识。
2、关于周计划和回顾还得和山神继续精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