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芬兰教育在短短40余年的发展之后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教育体系,这源自于它无差别对待的平等精神和启发孩子发挥想象的自由主张。
芬兰教育经常被捧上全球第一的神坛,堪称是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作为最均衡、最平等的教育体制,芬兰人在貌似放弃了精英教育之后,却依然能够保持卓越的国家成长竞争力。教育已经成为了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也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急于洞察的秘密。
2000年以前,芬兰教育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的存在感。20世纪的芬兰只不过是在瑞典和俄国夹缝中生存的小国,任何的民族主权和国家自由都不在自己掌控,更谈不上什么芬兰的教育。成功独立的芬兰在内患外忧未平之时,决定不惜一切,将教育发展作为芬兰复兴的突破口。“如果我们想具有竞争力,我们需要教育每一个人。这全部是源于生存的需要。”
芬兰教育在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就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其中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平等精神。在芬兰的孩子们7-16岁的学业生涯中,绝对不会出现人为区分的差异化教育,所有的孩子们都在同样的综合学校接受同样的综合教育,知道16岁之后,才会按自身意愿选择继续教育的方向和领域。
芬兰反对关于学生的任何形式的分类和竞争。不论资质如何,他们能够接受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绝对不会有任何的优待或歧视。“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着,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而每个学习任务都不会有专门的测验考试,孩子们只在16岁时才会有一次强制的标准化测试。没有学习竞争的孩子们却有了更多的合作意识。
相对于孩子,芬兰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硕士学历,并且按照超过10:1的比例严格筛选,这使得芬兰有了世界最严格的师资标准。每位教师被录取之后还必须继续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实操,始终保持着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对于这点,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是坚定的拥趸:“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
不过有人也会疑惑:这样绝对平等的公共教育,就算再怎样的优质完善,恐怕也培养不出什么创造力吧。芬兰的基础教育只不过是一些宽泛的介绍概念,不具备强制性的考核指标,而是作为激发孩子兴趣方向的引导。孩子们能够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则会让孩子们自发地去了解更多,从而出现“教得越少,学得越多”的芬兰教育另类的差异化风格。
这样的教育体制也许不会出现太多的精英,因为它本身就不是针对精英群体而制定的。即使只收获全部的平庸,也不愿为了极少数的优秀而舍弃绝大多数的拙劣。芬兰人在努力地维持每一个孩子的平等和梦想时,也恪守着作为一个国家的气度和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