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应读书会要求,读完了《归属感》这本书。
这是一本讨论如何培养领导力、如何让自己成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的书,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即非领导者,也不在团队中处于领导地位就放弃这本书,你可能错过了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
书封面的大标题上有两行小字:
所谓领导力,就是创造一个员工想要归属其中的组织的能力
这两行字是题眼。
我觉得,如果想要对这本书学以致用,就应该围绕这句话。
甚至可以这么说,读完这本书,你就算把所有内容都忘了,只要还记得这一句话,那也算是对得起这本书49块的定价。
归属感:一个组织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
管理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变得越来越难,没有人会真正像是一个螺丝钉一样,愿意被拧到任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管理,需要的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人最大的能力,然后,然后,重点来了形成合力,推动整个组织的目标达成。
什么意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新闻或者是热点话题刷屏:
因为一杯茶,90后员工离职
如何管理好个性张扬的年轻人
毕业一年换5份工作,原因竟是不愿帮领导叫外卖
这类热点背后暗藏的冲突与矛盾,其实就是传统管理理念与个人能力解放之间的矛盾。作者认为,归属感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
围绕如何创造归属感,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具体的方法与步骤:
愿景描述:用愿景统一目标,做事有方向,既开心又有效果。
规划路径:根据预期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规划提升路径。
思维方向:把成员的思维能力统一到实现愿景的大目标上来。
信心增强:做好付出时间精力,应对困难、面临困境的准备。
整合沟通:复合沟通,引导成员改变三观,让沟通直达人心。
提升魅力:个人魅力的提升,让自己的影响力在组织内增强。
员工培养: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员工触类旁通自我成长。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但是,会不会看时觉得自己都懂,看完之后不到三天就全忘了呢?
又会不会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依然完全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呢?
知识的钩子:勾连更多知识
要解决遗忘的问题,首先需要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勾连在一起,然后不断拓展自己知识体系的边界,就像一个不断滚大的雪球一样。
举个例子,这本书讲的是归属感、领导力,搜索一下自己的知识库,看看有没有已经存在的知识可以与它产生勾连。
在以前从事营销推广宣传工作的时候,看过一本讲小米营销的书,叫《参与感》。这本书说的是,营销推广宣传工作其实就是要赋予你的客户参与感,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修改等一系列过程中,参与感提升,忠诚度自然也就提升,而这些用户将会成为你第一批粉丝,成为产品后续营销的种子。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钩子,勾住《归属感》这本书的新知识。参与感其实就是归属感的前提,你没有办法融入到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就是因为参与度不够,那么,解决归属感的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让更多的成员,在组织中有参与感呢?要提高参与感,是不是也是由上面提到的七个步骤来完成呢?
完成这一系列的思考,有了这样一个与我已经很熟悉的旧知识相关的连接点,新知识自然就不会轻易忘记了。
看得越多、学得越多,知识的钩子也就越多,钩子越多,就越能轻松勾住新的知识,这是一个指数级的成长,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培养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知识的运用:在更多场景中去实践
是不是有了钩子,勾住这些新知识就够了呢?
当然远远不够!
读书是成长的第一步,而最关键的一步,是实践和应用。
在文章开头我说了,《归属感》是讨论如何培养领导力、如何让自己成为优秀的组织领导者的书,但是,如果你不是领导,这本书要怎么用呢?
一个诀窍:找相似的场景
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组织就是家庭,是不是可以通过归属感、参与感来让家庭的氛围更加和谐,让自己在家庭关系中居于更有影响力的位置呢?
我们有时候难免会到一个新的组织、新的环境中,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参与度,从而培养自己的归属感,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责任感、靠谱的人呢?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需要和别人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然后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从而让大家对这个合作项目更有归属感,从而推动整个项目顺利进行呢?
……
读书,不是读上面印着的字,更是要把字背后所蕴藏的道理印到心里,用到实际。
祝大家周末愉快,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对了,如果你要问我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买来看,我觉得如果你看完了这篇文章,可能就不太需要买书来看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