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
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出版的一本哲理散文集。
这是一位百岁老人,一位文学家、翻译家、著名学者,一位在丈夫心中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朋友眼中学问胜于钱钟书的先生,在人生归处,回溯生命、命运、人生的肺腑之言。
她的文字,看似平平淡淡,实为从容老到。看似一位老人讲述烟尘往事,实则句句流露着心内的阴晴,冷峻背后自有灵动。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雍容优雅、静穆超然。
对于生、命、运、灵,我所知有限,所思也有限。这本书,两个星期以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Ps:对于读书,原来,我一定会好好把书包好书皮,精心呵护,不在上面留下一个水点、一个墨点,读完,无论什么时候,都还像新的一样。但是现在我变了,更喜欢让书留下我的痕迹,划下一句话,写上几个字,哪怕蹭上点污渍也没关系,那都是我和它交往过的痕迹。)
杨先生前半部谈理论,后半部讲故事,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不辩解不说服,只是客观地讲出她百年来的所思、所见,留下思考的作业,给读者自己。
书里有很多句子曾被人们单独摘出来,搞的耳熟能详。可是放在整篇文章里却并不那么显山露水。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我都会反复多咀嚼几次。猛然发现,其实包括其他每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里,都藏着深深的哲思。
人生是个大话题。
我们生而为人,为什么活着?
为什么会有灵魂与肉体的冲突?
为什么一直相信“人定胜天”却仍会感到“冥冥中自有定数”?
为什么人生实苦我们却又不肯舍弃?
我们一直追求的进步是什么?
人生的价值何在?
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岔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
凡此种种,问题多,答案少。
先生说,人有灵魂,人有个性,人有本性,人是灵魂与肉体的斗争和统一。
先生说,人生有命,命运是最不讲理的,但人仍然是万物之灵,有些事仍然是可以由自己的性格和自由意志决定和选择的。天地生人,人的可贵在于他的本身,他的灵性良心。
先生说,人生实苦,需要锻炼,受锻炼的是自己的灵魂。所谓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也正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所谓“命”“运”“数”却似乎并非虚无。连有大学问的杨绛先生都能够公开去谈论这些问题,真的值得去多打一个问号。莎士比亚也说过:“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生活中,确也听到过一些神乎其神的故事,有的还是极亲近的人亲身经历,信或不信,都不能打百分百打保票。要说人有天命,原本也是不信的,始终实打实地认为,人终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人生一下子变复杂,遭遇了很多曾经想都想不到的问题:亲人离去,生活变故,情感纠葛。生活突然向我展示出它丰富莫测的本性。很多时候,感觉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一股力量,在安排着每个人总体的命运走向。然而,不可细究,也无答案。无论生活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我能做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面对。但是现在,我会想,或许还真的有四维空间、平行宇宙!或者像磁铁的正负极一样,像太阳系的轨迹运行一样,是有一种力量,在引导着宇宙中的万物,完成他们的既定轨迹!
人生的问题,总是很大。写这篇心得之前,我也思考良久。有时候会突然蹦出一些念头,但不成体系,不知道该怎么用逻辑把这些零碎的想法串联在一起。况且,我的人生阅历本就浅浅。而且人生,原本就是一个用一辈子也未必研究得明白的问题。
看过杨先生在本书注释里讲的一些故事,一些时过境迁回看一个人完整人生故事的时候,似乎对人这一辈子,又多了些体悟。
1.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先生说,“天地生人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自身。”
怪怪是我身边,我认为最刻苦于修炼自身的人,她始终积极地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自己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她不在乎社会所认为的所谓“稳定”,不理会约定俗成的那些“应该”,每一份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修炼和完善自我,每一个选择,都会真诚地和自己的心灵作一番对谈。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身上那种不断生长的内在力量。
2.人生实苦
先生说,人生实苦。真真切切。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会有烦恼。有人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其实,饱汉也有饱汉的苦楚。那么人生为什么苦?我想,大概是因为,人总有欲望。有欲就有求。但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只能独自黯然伤神,或郁郁,或释然。
可是,能真的释然吗?我认为很多时候不行。前不久流行这样一句话:很多事,不是“放下了”,而是“算了”。是啊,无能为力,不算了,又能如何?人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教你选择性遗忘,忘记那些不开心的,忘记那些伤害,让自己尽量活得轻松。
而在遭遇那些种种困苦的时候,或许就是大自然创造人的目的,让我们百炼成钢,让我们淬火重生。人在世间走一遭,要活出人的精、气、神来。
3.人生的选择和选择的价值
基督教说,人生一世是考验。佛教说,人生是轮回,因因果果,似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现代人说,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人生这么难,这么苦,这么虚无,又这么短暂,人们为什么还在究其一生去追寻一些自己看重的金钱、名誉、健康、才能?很多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竟能够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压力、挫折,甚至直面死亡?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不,不是支撑,那绝对是一种绝对的自觉!
我想,这种力量,就是信仰。
人生的价值在于实现信仰,所有人,都在倾其一生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无论这种价值,是用金钱、名誉、健康还是才能来衡量。有了价值,才能“不枉此生”“不虚此行”。
我的信仰是什么?你的呢?
最后是惯例,摘一些句子。
感情可以压抑多时,但是一定要发泄了才罢休。
感情是很难控制的,人是很可怜的。
镜子里的人,是显而易见的,自己却看不真。一个人的品格——他的精神面貌,就更难捉摸了。大抵自负是怎样的人,就自信为这样的人,就表现为这样的人。他在自欺欺人的同时,也在充分表现自己。
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遍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自欺欺人是人之常情,程度不同而已。
良心出自人的本性,除非自欺欺人,良心是压不灭的。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动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信念,就像老百姓所说的:有念想。
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是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有,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地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