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该书共收录了二十一篇长短文字。他从多角度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精义迭出。
一、真诚为写作的基础
真诚是写作的基础,如果写作只是人云亦云,或是言不由衷,写作就失去了书写的意义,也可以说,这样的写作没有任何的必要。
二、生活为写作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充实的生活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源泉。
三、组织
一篇文章好坏是必须要进行组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构思。构思篇章结构,分清详略。写作之前可以先列个提纲"提纲越详细,也就是想得越清楚,写成整篇越容易,只要把扼要的一句化为充畅的几句,在需要接榫的地方当地接上榫头就是了。"
一些知名的作家他们在写作之前虽然没有在纸上列出提纲,但他们早已在腹中打好稿子所需要写的内容,也就是腹稿。
四、阅读是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阅读课要讲得透,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关键还要靠自己。
"有的老师热情有馀,可是本钱不够,办法不多,对课文不能透彻理解,总希望求助于人,或是请一位高明的老师给自己讲讲,或是靠集体备课。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还在自己。只靠从别人那里拿来,自己不下功夫或者少下功夫,是不行的。"
叶老在这段话中明确表示老师首先要透彻理解课文,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时,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要求本本精批细改,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与其事后辛劳,不如事前多作准备。平时题目作一些必要的启发,诸如此类,都是事前准备。作了这些准备,改作文大概不会太费事了,而学生得到的实益可能多些。
五、写下水文
作为教师,要想让孩子们的习作得到提高,作为老师必须要养成多动笔的好习惯,所以作文教师应该写下水文。
只有老师"下水"了,才能知道写作的苦楚,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试想,作为教师自己都不写作,在指导写作教学中他怎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那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罢了。
叶老的话仿佛在我的耳边回响,"惟有经常动笔,勤写多作而已"
"作文教学的事不限于改作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
"跟教作文一样,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
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笔耕不辍,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对于不熟悉的内容,我们往往无法下笔,只有将那些熟悉的,我们积累过的内容写下来,才是对写作最好的训练。作为教师,我们为孩子寻找的写作话题最好是来自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觉到有东西可写,而不应该找一些他们没经历过,晦涩难懂的题目练习学生的习作。
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慢慢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经多年这样的训练,习惯养成了,有所积蓄的时候,虽没有教师命题,也必用文字发表;用文字发表的时候,虽没有教师指点,也能使技术完美。"
六、修改
写完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如何修改呢?
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写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不会不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语言需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又充分又确切,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就需要修改。
修改必然会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的不同,大的变更关涉到全局,小的变更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都考虑到,目的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报社杂志社往往接到一些投稿,附有作者的信,信里说稿子写完之后没心思再看,现在寄给编辑同志看一看,改一改吧。我要老实不客气的说,这样的态度是要不得的。"修改是作者份内的事情。
修改稿子不要光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份多点儿或者少点儿,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就是修改的办法。
七、积累
写任何门类的东西,写得好不好,妥当不妥当,当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工夫。
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著作虽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的积累的表现。
平时的积累,写作时候的努力怎样,两项相加,决定写成的东西怎样。惟有平时正确和对头,写东西才会正确和对头。平时正确和对头,也就是平时的积累。
平时的积累并不是为了此时此刻要写某一篇东西,而是由于咱们随时要跟别人互通情意,语言这个工具本来就必须掌握好;为要写东西而注意平时的积累,那是本末倒置。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本来需要积累,不写东西也需要积累,如果语言运用得当,必然由于平时的积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