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年”很有样儿!那些年,“年”是什么样儿?是爸爸手里带火星的烟头?是挂在杆上要点燃的鞭炮?还是噼噼啪啪散落一地的“红袍”?来,划根火柴试试,点燃儿时记忆里的“年”。
三十儿晚上要贴家谱拜祖先。这写在三生石上的亲情,只有年夜饭前的叩首才能答谢。爷爷亲手执笔、小楷黄纸的家谱上,总是出其不意的点缀着某某知县、某某大人等响当当的名号。一介草民,不,是一屋子草民,我家还有达官贵人的缘分?大一点了,我明白,爷爷其实是个含蓄的人。何止知县、大人,就是王公大臣、历代先皇,那和咱五百年前也是一家啊!猴子你说,对不?
子时钟声之后不能扫地、倒水、倒垃圾——不怕冲走龙王庙,就怕气走财神爷。奈何重庆又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哪里有一块空地,哪里就赶紧拔起一座“高楼”。所以经过年三十儿的洗礼,加之不能“破财”的习俗,大年初一,无一例外,房前屋外,都积攒了“高楼大厦”满满一楼实实在在的祝福——那没过脚面的积雪般深厚的“炮灰”,也收藏了孩子们新年的第一份惊喜。
初一清晨,每个孩子都急切的想要抢在别的孩子前面,去寻找那满地的“炮灰”中,一两颗前世有约、今世别人花了钱,却仍然等待自己来点燃的鞭炮。虽然总会听到因某颗不期而爆的鞭炮而引发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声,虽然我也曾流过崩长城、决黄河的眼泪,但孩子们还是乐此不彼、“至死不渝”!究其原因,也许就像书——非借不能读也,鞭炮——非捡不能放也。
“小小的人儿啊,风生水起啊,天天就爱穷开心啊;逍遥的魂儿啊,假不正经啊,嘻嘻哈哈我们穷开心啊~~” 那些年,过年的时候,很闹、很吵、很开心!
(宝贝,妈妈记忆里的“年”,你会喜欢吗?)
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