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看一本顾城的小书,里面有一些诗人顾城、天才顾城对生活、对艺术、对传统的一些哲思和小感想,其实我个人很喜欢顾城,他的敏锐与对这个世界的的一阵见血都让我钦佩和喜爱,但是,他也难逃诗人对庸常俗世的一丝丝轻蔑和作为天才的居高临下。今天说到顾城只是想出他对博物馆的看法,即一个无用的、妄图留住历史的地方。对这个观点,我,非常的不赞同。而将这个例子提到今天的阅读文章感想里,是因为今天的阅读文章,对我能有理有据的批驳顾城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首先,世间的大多数人,并不对周围的世界抱有诗人、艺术家、天才顾城的敏锐,也许顾城能够从一草一花一云一木之间就受到美的震撼,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但是,感受美的能力是一个健全人格的必须,而这种能力即使没有先天的预备,后天也是可以习得的,而这种习得的过程并不一定是量化的,而是无形的熏陶和积累,并且更是一种内化学习的过程。就像这篇文章中写的“对学习的认识不能近局限于掌握知识,尽管掌握知识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认为,学习是一个与环境交流的开放过程,随着经验的积累,个人的成熟,同时也使个人发现了以前没有认识到的自己具有的能力,学习体验由整体的人获得的,不仅仅涉及到智能,还涉及到认得所有感官和感情,当复杂的信息以一种可以激发、满足个人兴趣的内在报偿的形态显现在某人面前时,就可以主动的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而博物馆中这样多的实物,包含了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无形当中会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有趣性。
但是,以上这些博物馆的对人学习行为产生的良好的反作用均建立在博物馆的管理、设施、展览是效性的前提下。即,一个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应该达到像中国传统武侠高手一样,人剑合一(看似无设计,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熏陶行为,但其中贯穿了很多对学习者的引导)第一,帮助观众确立活动目标。第二、提供适合广大观众的经验与能力水平的多种参与方式。第三、排除不利因素,帮助观众集中注意力。第四、设计多种多样的参观活动,充分表达和满足个人的兴趣。
这篇文章的启发对我不仅于此。对于智力只是平均的我们大多数人,是否可以通过正确地学习方式引导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结果应该是肯定的。在了解了人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学习心理特点,博物馆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教育场所,通过一些细部的、精益求精的设计,完全可以达到最大化的教育优势。
天才顾城所不屑的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和运用,完全可以成为另一部分人或者是大多数人的艺术和美德天堂。
来北京上学上学之后在受到多种多样的文化熏陶之外,也想到家乡的很多孩子们并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他们也欠缺着美学、艺术、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熏陶,对他们或者是我们周围的大部分人如何提高自己,用什么渠道和方式,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虽然说,我知道这样的问题对我也许太高太远,但我自己也会想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能够更有效地影响一部分人,想过做老师,也想过可不可以努力连写写作,写一些和艺术有关的东西,但后来真正接触到博物馆,通过自己的慢慢了解,以及参观博物馆之后对我自己的文化震动,觉得这儿是在太棒了。好的参观体验在和自己的旧有体验接轨之后完全是非常享受的学习过程。于是觉得,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有这样的经历,并且自己可以作为从业者,为更多的人提供这样的经历和文化冲击,那不就是自己想做的吗。所以,现在觉得能够学习这个专业真的是太好了。额,稍显夸张….大家不要笑我。
文章中作者将博物馆参观归为一种“自发自得”的学习体验,即提高了“发现”的机会,我们不仅发现了自己,也发现了周围的环境。“自发自得”学习体验活动不断推动人们提高表现水平,并引导人们高手以前并未体现过的思维状态。
上上周在完成潘守永老师的作业的时候,我写道:“博物馆的参观会让人暂时从日常的琐碎生活中解放。比如参观六朝博物馆,当你进入到历史这一块,通过文物和展现以及辅助展品,你在参观的这几百平方米内或者40分钟内,完全被六朝的历史所包围,无形当中就让你进入触摸回顾到历史,然后在这仅有的40分钟内,你可能会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琐碎,忘记我们生活在21世纪,其实这也有点像瑜伽中的防空或者是给心灵做了一次SPA…”理想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应该就是这种春风化雨式的,当你走进,没有太多心理压力,但是,通过我们博物馆人的有心设计,使得博物馆的学习教育功能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再回归到天才顾城。顾城也许能写完美的诗,但他却无法过好现实的一生,最后对家人和自己都犯下了无法饶恕的罪过。也许他有天生的对世界的感受,但他的人格我个人认为其实是不健全的,至少任何人都没有剥夺其他人生命的权利。所以,也许我们只是庸常的大多数,但是通过我们后天的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我们可以笨鸟先飞,运用多种资源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爱这个世界的能力,培养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和喜爱。
黑夜给了顾先生一双黑色的眼睛,他却没有来寻找光明。但是,作为努力成为博物馆人的我们来说,希望能给观众一双闪亮的,充满好奇的眼睛,发现博物馆之美,然后,发现这个世界之美。
( 其实这是一篇读后感了,其实我还是蛮喜欢顾先生的,当然推荐这篇文章《博物馆学习的内在动机——什么因素规定着观众要学习什么》,也推荐这本书《顾城哲思录》,均是好文,醍醐灌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