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了解这个网络平台还是通过路老师,今天是我第一次在简书上写一点文字,那么就以刚发生不久的论文危机作为开篇吧。之前想在QQ空间上写的,以前的文章,我向来发在QQ空间上比较多,想到QQ空间花里胡哨的功能太多,不够纯粹,文字编辑也并不方便,遂转到简书来写。本人文字功力有限,仅供大家茶余饭后看个故事,您就把它当故事会合集。第一篇,瑕疵很多,以后在这里多练练笔可能会越写越好。
当我第一时间知道论文盲审的结果之后,我内心是拒绝的,拿到手的时候没看内容,情绪的激动让我盯着结果不放,那几张纸就静静地躺在手机里,一言不发,它在对面就这样看着我在那里着急上火,的确,我慌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慌。
半小时以后,我才逐字逐句看了看审阅意见,不少问题是新问题,始料未及。这个结果,意味着这两张纸把我从预答辩的神坛中拉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我就感觉到了疼,生疼。我极力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我能感觉到,理智躲在角落里不敢出声,它不管说什么,似乎都会被感性的一腔愤懑冲走。也许是虚荣心作祟,镇静片刻之后我想到的竟然是丢人、丢面子、丢脸这些事情;也许是年轻气盛,坐定之后我开始猜测审阅表是出自谁人之手、哪个学院;也许是不够成熟,弥留之际我并没有从意见书的角度出发审视突如其来的事件和危机。
1小时以后,我实在坐不住了,理性的声音躲在我脑海的犄角旮旯,看到一股脑的热气渐渐退潮,终于它也坐不住大喊了一声,极具穿透力的响动冲破了充斥血红色的大脑厅堂中。我,给我的导师发了微信,一长段文字,配了审阅表正反面一共4张图。我的导师镇定自若地给我发来语音,让我好好按照要求和意见去改,而且必须重视起来。10s,语音的长度,言简意赅,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1个半小时以后,我给好友说了这个消息,一开始她感到惊讶,发了几个表情没再说什么。当有人问到我是什么结果,同学们发来的是安慰,并让我不要多想,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劝我认真整改,调整情绪。从这时起,各式各样的声音围绕在耳边,她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似乎情绪已得到了控制,可真有那么简单吗?我没有继续下去这个话题,我甚至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再说多了和祥林嫂之流无异。
2小时以后,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动态,简短一句话,包含着失望而难受的语气和惊愕意外的心态。这如同坐过山车一样的体验,惊险而刺激,得亏我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和壮实的身体,不然万一头疼脑热还不得雪上加霜?
3小时以后,朋友给我发来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忠言逆耳。我并没有辩驳,亦没有任何反问,而是一遍遍让她“说下去”。这些话,让人听了很是不舒服,不是什么好话,可能这就是仗义执言吧。我听了以后脸颊发烫,浑身热辣,火上浇油。可是这些话语,却成了唤醒另一部分沉睡理性的药引子。朋友没有把我当外人,既然她能这么说,说明是真关心。当时听了很不爽,事后一想没毛病。
12个小时以后,我返回学校,从研秘那里接过了那两张“烫手山芋”,心结没有打开,即便研秘再三跟我说要认真修改,按要求来二审不会太差,可我依然心有余悸,心结仍未打开。我愤懑不平地在QQ空间发了一句话,三个字“我不服”是那样显眼地放在开头。之所以不服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之所以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是落差巨大,之所以落差巨大是之前没人告诉我问题。从办公室出门,我将包里带的水一饮而尽,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不知道是不是这甘甜的一泓泉水给我的大脑水冷散热了一下,理智与感性似乎对半开了,接下来我必须寻找对策和方案。庆幸自己想到了这一步,这个时候补救还不算晚,非理智的热血还没有冲昏头脑。
14个小时以后,我将自己埋藏在了图书馆中,三件事在这完成:第一,立即按图索骥,寻找问题,批注原文,为修改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制定新的论文计划,主要是本阶段修改方案,让我没想到的是论文计划竟已经制订到了E部分(行文计划E,全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后修改行动计划)。第三,审阅表电子化处理。
19个小时以后,经历了没有午休的疲惫,我猛然意识到不能再拖下去了,理性在耳边又一次发声亮剑——必须立刻见导师!我给导师打了电话,他让我晚上去他单位的值班室,因晚上要值班。我立即启程下山,在公交车上我再三考虑好要给导师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重复,成了开了循环播放模式的走马灯,甚至接下来会有什么情节我都像过电影情节一样想好了,然而那一夜,并不是按我脑海中的剧本来的。
23个小时以后,导师来到值班室,我苦笑着对他说道:老师前两天您和我上红山是您要和我谈心,今天晚上在值班室是我该找您谈心了!说完他会心一笑,仿佛已经看穿了我在想什么。他说:今天我们不谈论文,我很清楚论文你可以改好,顺着意思改总没错,你的问题不在此。我紧接着点点头并对他说:董老师,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我很难受,我不知道为什么一次次想把事情搞好,却总是莫名其妙地搞砸,我想把事情做得漂亮,然而现实却一次次事与愿违。董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不紧不慢地摆出他以前讲课的课件,他给我介绍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民国时代的清华四才子之一的朱湘,他是一个高洁傲岸的诗人,虽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屡次与不公平,屡次与当时的体制抗争,自己也被这些事情搞得遍体鳞伤,但他不愿低下他高昂着的头颅,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平,捉弄人,虽然他才33岁就投水自尽,英年早逝,但是他在历史上配拥有姓名!董老师接着举例道,自古至今,你看看那些被历史记住的人,干大事的人,有哪些个不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受尽了折磨和屈辱?遭到时代的横眉冷对?然而顺应当世时的那些中规中矩的人,有几个又成了大气候?被世人所永远铭记?我突然想到,满清的科举状元们,他们没有一个在历史上拥有姓名,恰恰是反对满清的人,反而写进了史书,在历史的一隅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董老师娓娓道来的劝导,和平时我们听他讲文化概论无二。他给我“一对一”的这一堂课上完,我的心结也打开了,情绪好了很多。他又给我讲了他以前刚教书时代的故事,年轻的他转行当老师,可是第一节课就讲砸了,在场的老师无不摇头,场面尴尬至极。奇妙的是,第二节课,他反应过来了,一讲讲得不仅学校领导连连夸赞,而且台下座无虚席,赢得了好评。2个月之后他就参加了州上的讲课大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向在赛会现场的所有老师介绍他:今天我要隆重介绍一位年轻人……这一举动,连董老师也始料未及。
25个小时以后,我们继续值着夜班。这一夜,董老师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哲理,这一刻的董老师让我想起了《功夫熊猫》中的乌龟大师,淡漠稳重、满腹经纶、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而我这个晚辈默默地听着他的教诲和指导,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前憋了一肚子想要给他说的话,瞬间化为乌有,原本气血瘀滞的经络因为心结的打开而通畅了,有什么东西堵着,现在那个堵着的东西移开了、化掉了,也就没有那么郁结了。董老师在值班末尾说了几句话很是让我感动,是对我论文工作的认可,他说:你的论文本身是比较扎实的,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数据分析,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的论文在我这里就是能通过的,依然坚持预答辩的看法。当时听了这话,我鼻头一酸,差点儿就要热泪盈眶了,眼睛起了一层雾,但还有别的人在场,我叹了一口气,尽力控制住自己。得到导师的认可,这可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26个小时以后,夜班交接班时间到,时钟上已是凌晨3点多。望着窗外宁静的夜空,董老师还在“奋笔疾书”,他必须要完成他的稿子,那是他准备发到《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而我已经困顿到头晕眼花。在他的办公室,我缓缓闭上眼,脑海中已经有了接下来几天修改的架构。乌鲁木齐迷蒙的星空下,这座正在酣畅沉睡着的城市不知道的是,还有多少像董老师一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完成未竟之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