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BT不处理情绪?
这是我今天讲书的内容。为了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讲得相对清楚点,翻看了两三本书,跟身边伙伴讨论,有以下理解:
1.关注到所讲内容与大标题的关系。情绪议题是大标题《尊重、确认与转化当事人的知觉》,从这个标题解读,SFBT对情绪的处理可见一斑。首先是尊重与接纳当事人的情绪,然后在晤谈过程中确认当事人的情绪是其来有自的,从而把情绪放在其来有自的背景下去探讨,最后,通过对背景事件的梳理转化当事人的整体知觉,达到处理情绪的目的。(一开始直奔读书竟然忘记讲题目与内容的联系了!)
2.所读段的理解
(1)“把当事人的情绪看成解决之道的基石”。基于这一理念,SFBT对当事人的情绪会予以接纳接纳认可,并会透过“情绪”的表相,看到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所以,SFBT并非不注重当事人的情绪,而是更看重情绪背后需求和正向期待。任何负性事件背后都有正向期待。所以,焦点解决晤谈中,咨询师会不断确认来访者的感受“听起来你度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时间”或者“当你感到开心/难过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从这个层面来说,SFBT咨询师确实不“处理”情绪,而是很快切换到讨论行为。
(2).把情绪看成当事人“整体知觉”的一部分,不把情绪拎出来单独探讨。
所有的情绪都与某些外部环境有关,因为情绪的产生是有背景的,是与当事人体验到的独特的社会环境相关联的。比如“愤怒”,咨询师会考虑提问“是什么让你感到如此愤怒?”引导来访者看到引发情绪的背景是什么,如果背景改变了,来访者的情绪也会随之发生转变。
(3).把情绪看成是反映当事人目标与资源的指标。
抱着“抱怨背后有正向期待”的看法,SFBT咨询师会认同当事人的情绪感受,并以此情绪为切入点开启对话,探讨出当事人真正所欲的目标与未来,并从中挖掘出当事人看重的人事物作为解决之道的资源加以利用。
(4).打比方或者把理论放到案例当中去理解。
打比方:把情绪和整体觉知的关系比作树木和树叶的关系。处理黄了的叶子要从关注整棵树木为起点。
具体案例:茵素女士处理小男孩愤怒情绪的例子。
讲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分享,还在于在此过程中,通过讲让让自己明白更多理解更多。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