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城市,那时交通不便,一年也就回去两三次。随着父亲的离去,回老家的次数更少了,年前会回老家上坟。随着年岁的增长,思念小时候越来越多,梦中总是会出现老家的山和草木,只身在外却:
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
在那不算遥远的故乡,总有魂牵梦绕的想念,想念那已经不存在的土房子,想念那已经荒芜了的土地上劳作的情形,想念那拮据生活中美好的憧憬……,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一年一次磨豆腐。
寒冷的腊月,地里很少有青菜,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少得可怜的萝卜和白菜。为了过年,家家都要磨豆腐,保存好吃个十几天是没问题的。
前一天晚上泡黄豆,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磨豆腐。
父亲推磨,用胳膊来回不停地转动石磨,我们负责用勺子把黄豆和水放到石磨的磨口中。舀黄豆时要带点水,如果全是黄豆,出来的豆渣会非常干。舀黄豆不能太多,多了磨出的会有豆瓣,磨得越细越好。
我们一定要跟上父亲的节奏,当他转动一圈的时候,我们要把勺子里的黄豆准备好,趁着彼此不干扰时把黄豆倒进磨口里。如果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进程。
寒冬腊月,父亲推磨的时间长了,也会累的额头出汗。有时我们也会去替换一会儿,终究年少,转不了多久就会跟不上节奏了。一般的磨黄豆需要两三个小时,父亲也会累的腰酸胳膊疼,我们也不太轻松。
磨完黄豆,要过滤去渣。父亲会用大的纱布袋装着豆浆,站在灶台边用力的揉搓,把浆液挤出流进锅里。布袋里的豆渣会倒进盆里,等所有的工序做完后放到锅里炒干,每次吃玉米稀饭时也算是美味佳肴了。
过滤去渣后的豆浆,要在锅里用大火煮开,煮沸后要按比例配以石膏水,用擀面杖不停的搅拌。感觉石膏水均匀后,用瓢盛起来装进槽形木板。
板面呈方格状,并各垫上一块白布,然后用瓢将已凝结的豆腐花舀到几块木板槽里,让其冷却凝结,用槽里的白布盖住,再压上一块大石头,令其减少含水量并成形。
每当这时,父亲会舀点豆腐花让我们品尝,别提那个味道有多香了,如果有糖放点就会味觉更好,当然不会吃的太多,毕竟要做成豆腐的。后来来到城里,我特别喜欢喝豆腐脑,也可能是源于那时的感觉吧!
也每在这个时候,父亲可以歇息一会儿。然后会把豆腐渣放进锅里翻炒,这个时候也往往到下午了,他不希望把手中的活停下,也不可能等到明天再做这些事。豆腐渣一直要炒到不冒水汽,直至炒干为止。
一两个小时后,搬开石头除去白布,一板乳白色呈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父亲会用菜刀切成块,有时豆腐还很热,直冒热气,父亲会小心翼翼的拿出豆腐,放置盆子里,生怕会把豆腐拿碎了!
当所有的这一切忙完后,也快要到晚上了,准备做晚饭了。少不了的要做豆腐了,父亲会把豆腐切成小坨状,放在锅里炕成黄色,加上酸菜,加水煮开。当面条端上时,舀几勺酸菜豆腐汤到碗里,不顾有多烫也会把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如果豆腐较多,年前还能吃上一顿,如果不多就要等到过年了。过年时基本上会吃几顿豆腐,但也不能没有节制的吃,只有家里来客人了,才可以做菜招待客人。
好在是冬天,豆腐比较好保管,我们会把豆腐放在盆里,用冷水掩住,如果能结成冰更好,这样更有利于存放。每过三四天,还必须要把原来的水倒掉,换上干净的水,防止豆腐变味。
一般到正月十六后,豆腐就会全部吃完了。要想再次吃豆腐就只能等待一年了,等到下次磨豆腐的时候了!
后来来到城市,一年的任何时间都可以买到豆腐,不管怎么做,都已经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再也没有父亲做给我们吃的味道了!
每每回味,依然有一股暖流在心田,那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年味,不能忘却的儿时的年味!
父亲永远的离去了,我们也只有人生短短几十年的缘份。下辈子,无论我们能不能做父子,无论爱与不爱,我都还希望再相见!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