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说,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那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抵达的梦。
起初我还不同意李安的这些言论,即使在看完《断背山》之后,依然觉得这句话颇有绝对之意。但是最近出现的一部电影,让我再次想起这句话,再次回味起了《断背山》 ,才明白李安导演所要表达的涵义,才确信那无法抵达的梦,那永远回不去的断背山,不关乎于同性恋,只关乎爱情。
作为今年的十佳影片之一,直到2017年年底, 《Call Me by Your Name》才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呈现在中国观众的面前。
这也是一部被冠以“同志片”的电影,与《断背山》相同,演员颜值都很高,身材也很棒,只不过一个发生在美国,一个发生在意大利;一个年龄相近,是两个男人几十年的爱情往事,一个年龄相差7岁,是关于初恋的故事。
与《断背山》略显灰暗、荒芜的冷色调不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充斥着明亮的青春气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意大利小镇,清新炎热的夏日,奥利弗来到一位意大利教授的别墅,打算在此度过六个星期来完成他的论文。
作为犹太人的后裔,年轻、充满自信且拥有出众外表的奥利弗,马上赢得了教授和小镇人们的喜爱。
艾利欧是教授的儿子,在闲暇的夏日时光,每天听音乐、读书和游泳,但这位美国博士生的突然造访,打破了假日原来的宁静。
起初的两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且态度相当冷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次次的接触和相处中,两人关系开始有所变化。
如同当时很多人看《断背山》时,不理解两人怎么就看上了对方一样,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同样有着这样的困惑。但其实这些很好理解,就如同一个帅气的男人看上一个漂亮的女士,处着处着就爱上了。当然,影片中若如此表达就略失偏颇了。
导演通过一个个的小细节,一些明里暗里的表达,通过一个眼神、一次身体接触、一段对话,来向观众解释为何两人的关系会有所变化,尤其是最后的外出郊游,直接成为两人关系变化的转折点。
两人对彼此着迷、犹疑、试探,让情欲在涌动中迸发,成就了一段仅仅为时六周的初恋。这种缓缓道来的感觉与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很像,不带任何情感色彩,不做任何批判或者赞扬,只是让观众去看,去欣赏,然后自己慢慢体会,影片结束后在大脑萦绕,在心中发生巨大爆炸。
正因此,我一直把它当作一部初恋题材的爱情片,与李安导演所说的一样,这是属于每个人的青春故事,同性之间的恋情,也是普通人爱情的一部分,并没有什么不同。
《断背山》05年在美国上映,并在第二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八项提名,虽然没有获得最佳影片,但却是那一年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断背山》上映后形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在社会上掀起了对同性之爱的大范围讨论。
以往人们对“同性恋者”充满了恶意,骂他们是玻璃、基佬,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与厌恶程度,丝毫不逊于对同性恋者。大家潜意识认为,同性可耻,异性才是真爱。
但在《断背山》上映之后,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开始思考起来,不再一味的偏颇、固执,开始确信同性恋能在社会上合法存在。
电影从来没有改变现实的责任,但它却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做到了一件很多人也无法做到的好事。
如果《断背山》是在为“同性恋”这类群体正名,为不被世人所接受的同性之爱呐喊,以批判社会和人性;那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则完全把同性恋抛到了一边,把它当成一场酸酸甜甜的爱情故事。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向社会、向世人证明,“同志”题材的电影并非异类,“同性恋”这个群体并非异类,“同性恋者”也并非异类,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爱情,是活生生的人,活蹦乱跳的人,内心也充满了爱意。
这两部电影最大的遗憾就是都以悲剧结尾。
恩尼斯和杰克天涯相隔,大半辈子的分分离离,却始终没有真正在一起过。艾利欧和奥利弗相处了仅仅六个星期便分开了,在艾利欧始终记挂着奥利弗的时光里,却被告知奥利弗要结婚了。
导演虽然无法在两人关系中进一步去完善和撮合,但两人对于彼此的情愫却延续了下来,即使无法在一起,也会像那青涩、美好的初恋,铭记于心。
固然《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无法比肩《断背山》 , 不管是叙事结构还是导演功底,都稍有欠缺,但无法否认《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作为一部“异类”电影,它所承载的意义。
就像《嘉年华》一样,虽然没有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深刻、各方面拿捏得恰到好处,但就目前为止,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它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起初看《断背山》 ,以为是因为这部电影特别的噱头才引得人们的认同,对“同性恋”内心仍保持敌意甚至反感;如今再拿来欣赏,把它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放在一起,内心开始发生转变,才真正理解到姜文的那句话,“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唤吾汝名,唤汝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