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作为我国历史最强盛的王朝之一是不能没有自己货币的。公元621年即唐高祖武德四年,唐朝当政者废除隋五铢钱,开铸了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每枚计为一文钱,它的流通使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由此产生,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随即结束。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锱、铢计量,而以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古代每斤16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开元通宝的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背面光背无文。
自唐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参照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铸造钱币,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自开元通宝作为流通货币后,唐王朝通货状况良好,贞观年间一斗米仅三五文钱,开元年间斗米仅十文。良好的货币环境,为唐王朝逐渐走向一种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的繁荣使商品交易大增,一文制的开元通宝由于钱币计量小满足不了大宗交易的需要,到了宋朝出现了最初的纸质货币——交子。